【题目】读极地地区图,回答问题。
(1)判断下列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大洋名称:A为________洲,B为________洋。C为________站(科学考察站)。
(2)根据图中哪些信息可以区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____________。
(3)我国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考察一般选择在11、12月抵达南极洲,其主要原因是 。
(4)科学考察队需要克服的恶劣气候是______________。
(5)两个极地地区相比较,哪个地区更寒冷?____________
【答案】(1)北美太平长城 (2)北极中心是北冰洋南极中心是南极大陆
(3)11~12月南半球是夏季 (4)大风,严寒 (5)南极
【解析】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有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的大洲A为北美洲,B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从图中看出,C点的经纬度位置约为(62°S,59°W),应是我国的南极科考站长城站.
(2)北极中心是北冰洋南极中心是南极大陆
(3)11-12月南极地区正处于暖季,有极昼现象,便于考查
(4)科学考察队需要克服的恶劣气候是酷寒、烈风.
(5)两极地地区相比较,受海陆因素影响,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气候更寒冷.
故答案为:1)北美太平长城
2)北极中心是北冰洋南极中心是南极大;
3)11~12月南半球是夏季
4)大风,严寒
5)南极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年7月1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三十二颗___卫星。( )
A. 北极导航B. 北斗导航C. 智能导航D. 电子导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中东地区图,完成以下问题。
(1)中东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三洲”是指图中东北部的________洲、西南部的________洲、西北部的_________洲。“五海”指的是_________海、_________海、_________海、___________海和__________海。
(2)在图中标出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写出它们沟通的海洋。
土耳其海峡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伊士运河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霍尔木兹海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东石油最集中的分布区在( )
A.地中海及其沿岸 B.黑海及其沿岸 C.阿拉伯海及其沿岸 D.波斯湾及其沿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甲、乙两国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国图中数码①是_______河,该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 气候。
(2)根据乙国河流流向,判断该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 。
(3)甲国是世界最大的_______(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该国的 矿产生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4)旅游业是乙国经济的重要支柱,该国首都著名的艺术景观很多,如_______、_______ (请列举两处)等,都是世界建筑史上的艺术极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2】“天府之国”位于图中的
A. A区域 B. B区域
C. C区域 D. D区域
【3】图中甲、乙分别是我国两大工业基地,其中乙工业基地的名称是
A. 辽中南 B. 京津唐
C. 沪宁杭 D. 珠江三角洲
【4】关于上图该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热量充足,降水充沛 B. 全部位于第三阶梯
C.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D. 水运是传统的运输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学者按自然地理特征,将中国划分成下图所示的四块区域,并分别命名为“金色中国”、“银色中国”、“绿色中国”和“黄色中国”。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述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最主要依据是( )
A. 经济 B. 人口 C. 气候 D. 河流
【2】有关各区域地理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绿色中国”——草原广袤,牛羊成群
B. “金色中国”——千里戈壁,黄沙漫漫
C. “银色中国”——沃野千里,绿树成荫
D. “黄色中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
【3】“绿色中国”和“黄色中国”的分界线( )
A. 与800毫米年降水量线基本吻合
B. 与一月10℃等温线基本吻合
C. 与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基本吻合
D. 与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基本吻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