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实验: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二氧化碳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如图所示)。结论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二氧化碳的瓶内温度较邻瓶高,最大可达4℃。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实验验证的是
A. 二氧化碳也是温室气体 B. 酸雨成因 C. 大气污染 D. 臭氧层破坏
2.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①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能源②火山喷发③过度发展核能④过度砍伐森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广西玉林市玉州区2017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浑天说”到“盖天说”到“地球是球体”的过程
B.地球是一个海洋面积占5.1亿平方千米的不规则球体
C.人类通过地球卫星照片认识了地球的真实形状
D.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是对地球海陆分布最精确的描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组
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屋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如图)。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气候类型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安徽省阜阳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组
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油菜开花日期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油菜花种植区域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
A. 温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2.造成图示地区油菜开花日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地势 D. 人为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广西柳州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400多年前,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了一次永载史册的航海行动。读下图,完成问题。
(1)右图中,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根据时间顺序排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其中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_____。
(2)请在图中标注世界面积最大的洋:太平洋。(温馨提示:请在试卷图13中作答)
(3)麦哲伦船队航行唯一没有经过的大洋是_____。
左图为A区域的扩大图,完成下列问题。
(4)左图中东西相邻的两个大洲①是________洲和②是________洲。
(5)轮船从黑海驶出依次经过地中海、B________运河、红海到达____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山东省惠民县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检测八年级地理试卷 题型:解答题
“十一”黄金周是旅游的旺季,下面表格是某中学生“十一”期间随旅行团的行程安排,读图表回答。
(1)判断对错(√、×):
A. 出行前应该要准备四季衣物( )
B. 出门前带了当地产的美味甘蔗路上吃( )
C. 第一天浏览了著名的位于湖北省的三峡(图右下部分三个峡谷合称三峡)景区()
D. 此行,这位同学穿越了祖国的三大阶梯,见识了多种地貌类型( )
(2)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 (淡或咸)水湖
(3)出发地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以下工业部门中较为发达的是 、
A.高新技术产业 B.石油工业
C.热带农产品和经济作物加工业 D.煤炭产业
(4)图上标注的第一天穿越的山脉是 ,该山脉走向是 。
(5)下列语句中与第三天的行程相关的是: 、
A秦晋之好 B得陇望蜀 C蜀犬吠日 D春风不渡玉门关
E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顿失涛涛。
(6)在第 天的行程中,这个同学就能看到高寒高原区畜牧业,见到成群的牦牛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山东省惠民县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检测八年级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结合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由甲到丙反映出该地区耕地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
A. 城镇建设挤占 B. 水土流失严重
C. 风沙危害加剧 D. 土地污染严重
2.解决该问题的措施是( )
A. 平整山地,增加建设用地
B. 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耕地
C. 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
D. 迁出该地人口,恢复耕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广西容县2017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地理试卷 题型:解答题
读某日光照图及我国某海岛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问题。
(1)根据光照图,判断该日该海岛的白昼比黑夜_______(填“长”或“短”)。
(2)根据某海岛等高线地形图信息,推算D和B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__米。香港某老年保钓队,欲从甲、乙两地沿图中虚线攀登岛上山峰,你认为较轻松的路线是______(填“甲”或“乙”),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广西北海市银海区2017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与秦岭—淮河一线大致相符的我国地理界线是( )
A.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 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 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