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长江黄河哺育了两岸的人民,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黄河都发源于_______省;长江、黄河上、中游共同面临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___。
(2) 黄河干流ABC三个河段容易出现凌汛的是____,C河段流域狭窄,无支流汇入的原因是______。
(3)甲为长江上最大的水电站______水电站,乙为黄河上最大的________水利枢纽工程。甲乙两地能够建设大型水电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①地为_______平原,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5)丙地形区为________,该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6)长江、黄河的流向反映出我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
(7)为缓解西北、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我国建设的_______工程将两河联系在了一起。
【答案】青海 水土流失 AC 地上河 三峡 小浪底 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宁夏 黄河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黄河中游支流众多 西高东低 南水北调
【解析】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长江、黄河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是水能资源丰富。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增,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1)读图可知,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青海省,由于气候干旱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长江、黄河上、中游共同面临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
(2)图中黄河干流A、B、C三个河段容易出现凌讯现象的是A,C河段流域狭窄,无支流汇入的原因是地上河。
(3)甲为长江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乙为黄河上最大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甲乙两地能够建设大型水电站的原因是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4)读图可知,图中①地为宁夏平原,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黄河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冲击形成了肥沃的平原。
(5)读图可知,丙地形区为黄土高原,该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黄河中游支流众多。
(6)长江、黄河的流向都是自西向东,反映出我国的地势特点是是西高东低。
(7)为缓解西北、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我国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将长江和黄河联系在了一起。缓解了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状况。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对北京、天津及沿线省区供水。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线路图中线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主要解决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大的问题
B. 输水主干河道是京杭运河
C. 主要解决我国水资源南北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D. 工程起点是长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
【2】下列各项中,中线输水线路经过的省区有
A. 鲁、苏 B. 豫、冀
C. 皖、豫 D. 晋、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甲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
A. 浙 B. 鲁 C. 沪 D. 苏
【2】甲省级行政区域北边相邻的省及行政中心是
A. 浙江、杭州 B. 安徽、合肥
C. 山东、济南 D. 河南、郑州
【3】下列省级行政区域简称中,位于沿海的是
A. 川、晋 B. 湘、沪
C. 粤、闽 D. 豫、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我国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5个民族
B.少数民族多分布在东南、东北、西北地区
C.汉族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北部
D.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地各月气温资料表,完成问题。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气温(℃) | 4 | 5 | 8.5 | 14 | 14 | 24 |
月份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气温(℃) | 30 | 28 | 27 | 23 | 18 | 12 |
(1)根据资料绘制该地各月气温曲线图______
(2)该地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月,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月,气温年较差为______。
(3)根据气温状况,可知该地是在______半球,属于______ (陆地或海洋),属于______ (热带、温带或寒带)。
(4)该地气温的年变化特点是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