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俄罗斯有关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俄罗斯乌拉尔山脉以西的欧洲部分领土约占全国面积的1/4,但人口约占全国的3/4。黑麦、小麦、马铃薯是俄罗斯主要粮食作物。
材料二 俄罗浙东西方向上海拔差异很小的甲、乙、丙三地(位置如材料三图中所示)的气候资料表
材料三 俄罗斯主要农作物分布图
材料四 俄罗斯矿产、工业、交通分布图
(1)山脉和河流常常成为地形区的分界线。其中东欧平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分界线是 ,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分界线是 。
(2)该国面积广大,铁路是主要的客、货运输方式,图中铁路线A名称是 , 该铁路横跨亚欧大陆,是第一条亚欧大陆桥;该国西部城市B名称是 ,该城市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也是该国的首都。C河流名称是 ,是欧洲最长河,也是该国的“母亲河”。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该国农业不发达的原因。
(4)该国 (在“轻”“重”两个字中选填一个)工业发达,请概况工业区分布特点。
(5)请从气候、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分析俄罗斯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该国欧洲部分领土的原因。
【答案】(1)乌拉尔山脉 叶尼塞河
(2)西伯利亚大铁路 莫斯科 伏尔加河
(3)纬度高,气候寒冷,冻土分布广
(4)重 靠近矿产资源分布(接近原料产地);靠近铁路分布
(5)是全国最温和的地区;是种植业最发达的地区,能提供较充足的粮食;是工业最集中最发达的地区;是铁路等交通线最稠密的地区,交通发达。
【解析】
俄罗斯是一个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俄罗斯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以及管道运输都很发达。客运以铁路和公路为主,货运以铁路和管道为主。铁路以首都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欧洲部分较为密集。西伯利亚大铁路横贯亚欧大陆,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1)山脉和河流常常成为地形区的分界线。其中东欧平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山脉也是亚欧分界线之一,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分界线是叶尼塞河。
(2)该国面积广大,铁路是主要的客、货运输方式,图中铁路线A名称是西伯利亚大铁路,该铁路横跨亚欧大陆,是第一条亚欧大陆桥;该国西部城市B名称是莫斯科,该城市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也是该国的首都。C河流名称是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也是该国的“母亲河”。
(3)读图可知:俄罗斯纬度高,气候寒冷,冻土分布广,农业不发达。
(4)该国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薄弱,该国工业区分布特点靠近矿产资源分布(接近原料产地);靠近铁路分布。
(5)该国欧洲部分领土是全国最温和的地区;是种植业最发达的地区,能提供较充足的粮食;是工业最集中最发达的地区;是铁路等交通线最稠密的地区,交通发达。所以俄罗斯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该国欧洲部分领土。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村庄为了方便用水,沿河分布,村庄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脊B.陡崖C.山顶D.山谷
【2】测得甲、乙两村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两地的实际直线距离是( )
A.3600米B.1800米C.36千米D.18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题。
【1】根据亚洲河流的流向,推断亚洲的地势
A.东西高,中间低B.东高西低,纵列分布
C.南北高,东西低D.中间高,四周低
【2】右图表现了亚洲某地居民的生活习俗,该习俗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是
A.纬度较低,竹楼是当地的传统民居B.气候冷湿,居民多居住在高脚屋里
C.多河湖,船是当地重要的交通工具D.地形平坦,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3】右图中的典型民居最有可能位于左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是资源大国,没有资源使用压力
B. 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 我国的自然资源多是非可再生资源,目前不宜开采
D.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与自然资源密切相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中南半岛山河和城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中南半岛的地势特点是( )
A.东高西低B.西高东低C.南高北低D.北高南低
【2】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是( )
A.平原为主,地势平坦B.高原为主,地表崎岖
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D.地形复杂,中高周低
【3】根据中南半岛的纬度位置,可以推断该地的气候( )
A.以热带气候为主B.以温带气候为主
C.以亚热带气候为主D.以寒带气候为主
【4】中南半岛的城市大多( )
A.沿河流分布B.沿海岸分布C.集中分布D.均匀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