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发生一场里氏7.3级地震。据此回答下题。

中国救援物资船队横渡太平洋前往海地,最短路程是经过_____。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麦哲伦海峡            D.马六甲海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55°43′N、12°34′E)举行.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材料二:2006年l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
材料三: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地震,给当地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位于低、中、高纬的
 
,东西半球的
 
半球.
(2)导致乞力马扎罗山冰川和积雪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其解决对策有:
 

(3)海地位于六大板块的
 
板块,该地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4)我国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在教室,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主震过后,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
B.在家中(楼房),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不能使用电梯.
C.在操场或室外,躲在教学楼等建筑物墙脚、屋檐下,或马上回到教室去.
D.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55°43′N、12°34′E)举行.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材料三: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地震,死亡人口40多万,给当地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国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截至4月22日17时,地震造成2187人遇难,失踪80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
(1)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位于低、中、高纬的
 
,东西半球的
 
半球.
(2)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在教室,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主震过后,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
B.在家中(楼房),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不能使用电梯.
C.在操场或室外,躲在教学楼等建筑物墙脚、屋檐下,或马上回到教室去.
D.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3)当地震发生时,你还知道哪些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地震.2010年1月13日,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前的联合国会旗降半旗向海地地震中遇难者致哀.在海地抗灾重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国际组织是(  )
A、国际奥委会、联合国B、石油输出国组织、世界贸易组织C、国际红十字会、联合国D、国际奥委会、欧洲联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地震(如图).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60%建筑倒塌.此次地震中遇难者有联合国驻海地维和人员,其中包括8名中国维和人员遇难.
材料二:海地12日发生地震后,中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派出国际救援队赶赴海地参加救援.当地时间1月14日凌晨,中国国际救援队抵达海地首都太子港. 截至1月26日中国已向海地提供总价值逾7000万人民币援助一批主要包括400台便携式发电机、10台水净化设备、500顶帐篷、2000件单衣、部分药品以及其他当地急需的物品的援助海地的救灾物资计划于1月27日8时15分运抵海地太子港.
(1)此次海地地震的震中的经纬度位置是
 

(2)海地地处
 
(东或西)半球,属于
 
  (温度带).
(3)海地地震发生是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而北京时间是2010年1月1 3日5时53分,造成海地和北京时间不同的原因是地球的
 
引起的.
(4)中国国际救援队当地时间201 0年1月14日凌晨抵达海地首都太子港实施救援,他们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海运   B.航空运输   C.铁路运输   D.公路运输
(5)中国援助物资运抵海地,选择上述运输方式的原因是什么?
(6)假设运抵海地的救援物资从我国上海港出发横渡太平洋,必须经过
 
运河才能到达太子港.
(7)乘专机到海地救援的中国队员发现这里的气温很高,而此时的北京却是冰天雪地,这是由于两地的
 
造成的.
A、纬度不同    B、地形不同  C、海陆位置不同   D、半球位置不同
(8)关于海地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北美洲    B.属于发展中国家     C.属于南美洲的国家     D.地处热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滨州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7分)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55°43′N、12°34′E)举行。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材料二:2006年l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

材料三: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地震,给当地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位于低、中、高纬的_______,东西半球的_______半球。(2分)

(2)导致乞力马扎罗山冰川和积雪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其解决对策有: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海地位于六大板块的_______板块,该地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2分)

(4)我国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1分)

A.在教室,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主震过后,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

B.在家中(楼房),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不能使用电梯。

C.在操场或室外,躲在教学楼等建筑物墙脚、屋檐下,或马上回到教室去。

D.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