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出A、D两点的经纬度A____D_____。
(2)判断B、C两点的半球位置:从南、北半球看,B点位于__半球;从东、西半球看,C点位于____半球。
(3)位于高纬度的是_____点。
(4)C点在D点的______方向。
【答案】80°N,140°E 20°S,140°W 北 东 A 西北
【解析】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以赤道为界,分为南、北半球。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由经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经纬网能确定地球表面任意地方的位置。
(1)在图中找到A、D两点,80°纬线、140°经线经过A点,分析纬度变化趋势,纬度自北向南减少,故应该是北纬,用N表示;分析经度变化趋势,度数向东增加,故为东经,用E表示,A的经纬度为80°N,140°E。20°纬线、140°经线经过D点,分析纬度变化趋势,纬度南增加,故应该是南纬,用S表示;分析经度变化趋势,度数向东减少,故为西经,用W表示,D的经纬度为20°S,140°W。
(2)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B点位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C点位于东半球。
(3)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A点纬度为80°,属于高纬度。
(4)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据图经纬网可知,C点在D点的西北方向。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列甲、乙两地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大的是___________。
(2)甲、乙两地都位于_______半球(南、北半球);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3)乙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从海陆位置分,乙地属于______(填东岸或西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学者按自然地理特征,将中国划分成下图所示的四块区域,并分别命名为“金色中国”、“银色中国”、“绿色中国”和“黄色中国”。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述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最主要依据是( )
A. 经济 B. 人口 C. 气候 D. 河流
【2】有关各区域地理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绿色中国”——草原广袤,牛羊成群
B. “金色中国”——千里戈壁,黄沙漫漫
C. “银色中国”——沃野千里,绿树成荫
D. “黄色中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
【3】“绿色中国”和“黄色中国”的分界线( )
A. 与800毫米年降水量线基本吻合
B. 与一月10℃等温线基本吻合
C. 与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基本吻合
D. 与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基本吻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西气东输三线(简称“西三线”)西起新齄霍尔果斯,东段至福建福州。读图回答问题。
(1)西气东输主要的运输方式是_____。西三线主要气源是从霍尔果斯口岸进口的来自_____地区(亚洲分区)的天然气。
(2)西三线东段起于江西吉安,经过A_____山脉进入福建省,依次经过的地区有B_____、C_____、厦门、泉州、莆田、福州。影响该线路走向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_。
(3)两个省级行政区相比,发展工业各有何优势和不足?选择其中一个作答。_____(新/福建)。
优势_____,不足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A、B两地(北半球)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最低气温出现在 月;最高气温出现在 月;此地气温年较差大约是 ;说明此地气温的年变化 。
(2)B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 ;那几个月份降水较少? ; 说明此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
(3)B地的气候类型是 ①热带雨林气候②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地中海气候④寒带气候
(4)A地的气候特征是 ①全年温和多雨 ②全年高温多雨 ③终年寒冷干燥④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5)你知道判断气候特征的两个重要指标是什么?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我国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B. 各地区降水量差异很小
C. 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多集中在11—12月 D. 各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不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