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为影响我国的___(冬、夏)季风,此季节,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2)①为()季风,来自太平洋;②为()季风,来自印度洋。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3)我们把受到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成为_____区。
【答案】(1)夏 雨热同期 (2)A B (3)季风
【解析】试题分析:
(1)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来自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冬季风是来自西伯利亚地区的西北季风。据图可知:图示影响我国的为夏季风,受其影响期间,我国大多数地区温热多雨。
(2)夏季来自太平洋的代号为①的东南季风从太平洋上带来了大量的水汽,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了大量的降水;此季节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为代号是②的西南季风,该西南季风从印度洋上带来了大量的水汽,能给我国西南地区带来丰富降水。
(3)我们把受①和②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E季风区,而西北内陆受季风的影响不够明显,则称为F非季风区,E区内降水较多,而F区则相反。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流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密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更好了解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某地理杂志社于2017年9月组建考察组,踏上寻访黄河之旅.图中数字序号①②③④代表黄河的不同河段.
(1)考察组在黄河干流______河段(填图中序号)看到多个水电站,据此判断该河段______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从地形地势、流速方面说明)______.
(2)10月,当考察组在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考察时,听到宁夏引黄古灌区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好消息.宁夏平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mm,地处______地区(干湿状况),但该地成为我国著名粮食产区,最主要原因是______(选择填空).
A.土壤肥沃B.水源丰富C.热量充足D.地势平坦
河流下游河段先封冻,上游河水夹带冰凌流到封冻河段,受到阻碍,冰凌堆积形成冰坝,阻挡河水下泄,导致水位猛涨,形成凌汛.
(3)11月,考察组在黄河干流______河段(填图中序号)观察到凌汛现象,说明该河段凌汛形成的原因是______.
(4)考察组进人黄河中游地区,看到的自然景观是______(选择填空);该河段接纳了______和渭河两大支流后,水量增加.
(5)“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考察组在黄河干流______河段(填图中序号)身历其境.由于该河段流速减缓,泥沙______,河床______迫使人们不断加高堤坝形成这一景观.
(6)这次黄河之行,考察组了解到黄河中游地区河水正在变清,列举其治理的具体措施有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现任政府挑起中美贸易摩擦,使得美国农民很“受伤”。中国每年进口大量美国生产的农产品,贸易摩擦发生后中国进口量迅速下滑,美国农民收入减少。
材料二:美国地形图和美国大陆横剖面示意图
(1)根据美国地形图描述美国地形、地势特点。
(2)美国中央大平原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3)在图中A、B、C、D四地中适宜发展游牧业的是哪里?说明理由。
(4)中国大量购买美国农产品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A和B两大区域的地形类型是____,土地利用类型为_____;D和G两大区域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土地利用类型为______;E和F两大区域的地形类型是_____,土地利用类型为_______;C、I、J、K等地的地形是____,土地利用类型为________。
(2)图中a代表的河流是_____;b代表的河流是______;水量大的是___,水土流失最严重、且被称为“地上河”的是_ _;a河上的最大水利工程是_____,b河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是_____。
(3)G区域地势高,该区域的主要农作物主要有____和____,主要牲畜有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南亚地区农作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有关南亚农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棉花分布在东北部地区
B. 小麦分布在恒河三角洲
C. 水稻分布在东北部和西部沿海
D. 黄麻分布在印度河平原
【2】图中四城市中,最适合发展棉纺织工业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省区与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广人稀服务业
B.北京市亚热带季风气候政治、经济中心
C.台湾省赤道穿过外向型经济
D.澳门特别行政区自由贸易港旅游博彩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