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是我国人口分布界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
解答:解: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①是黑龙江省的黑河市-,②是云南省的腾冲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此线以西面积占57%,人口仅占6%.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的比重较高,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在经历高峰期后,人口总数才会呈缓慢下降的趋势.
故选:B.
点评:考查我国的人口特点和人口分布特点,理解记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台湾省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本省有一个美丽的湖泊,曾被列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它由玉山和阿里山断裂盆地积水而成,湖中有一小岛,以此岛为界北半部湖面如日轮,南半部湖面如上弦之月. 
材料二:台湾省略图.
(1)材料一中提到的湖泊是
日月潭
日月潭
.  
(2)读图,填出字母代表的海域名称:A
台湾海峡
台湾海峡
   B
太平洋
太平洋
  C
南海
南海
  D
东海
东海
.   
(3)写出番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
澎湖
澎湖
列岛,②
福建
福建
省,③
台北
台北
(该省最大的城市),④
浊水溪
浊水溪
(该省最长的河流),⑤
台湾
台湾
山脉,它的走向为
东北-西南
东北-西南
,⑥
高雄
高雄
(港口城市),⑦
基隆
基隆
(港口城市),⑧
新竹
新竹
.(该省的“硅谷”)  
(4)该省的人口、城市、工业等主要分布在
西部平原
西部平原
.    
(5)写出图中北回归线的度数:
23.5°N
23.5°N
,因而台湾省分属于五带中
 带和
北温
北温
 带. 
(6)请你试着分析台湾的地理特征:A.气候特征:
雨热同期
雨热同期
   B.地形特征:
以山地为主
以山地为主
   C.河流特征:
河流短小湍急
河流短小湍急
 D.植被特征:
种类丰富
种类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旧中国在较长的历史时期,由于战争、疫病等原因,死亡率
 
,人口增长
 

(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
 
线上升趋势.
(3)我国政府把实行
 
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
 
,提高人口
 

(4)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
 
,人口增长
 
.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我国的人口分布以
 
-腾冲一线为界,
 
 
少; 我国现阶段仍然每年增加1200万人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的人口
 
大.
(5)众多的人口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精英家教网
(1)旧中国在较长的历史时期,由于战争、疫病等原因,死亡率
 
,人口增长
 

(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
 
线上升趋势.
(3)我国政府把实行
 
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
 
,提高人口
 

(4)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
 
,人口增长
 
.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我国的人口分布以
 
-腾冲一线为界,
 
 
少;我国现阶段仍然每年增加1200万人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的人口
 
大.众多的人口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读“我国人口密度图”(如图),回答:
(1)我国人口密度超过500人/平方千米的23个省中有台湾、
 
 
 

(2)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有青海省、
 

(3)五个自治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4)从图上看出,我国人口分布大致以A
 
--B
 
一线为界,具有
 
(用四个字概括)的特点.
(5)我国人口除上述分布问题外还有增长过快的问题,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
 
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读“我国人口密度图”(如图),回答:
(1)我国人口密度超过500人/平方千米的23个省中有台湾、______、______、______.
(2)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有青海省、______.
(3)五个自治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______.
(4)从图上看出,我国人口分布大致以A______--B______一线为界,具有______(用四个字概括)的特点.
(5)我国人口除上述分布问题外还有增长过快的问题,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______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