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是我国某自然区域地理单元,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山脉中既是省区分界线又是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是____,它的名称是____

(2)③是长江流域四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该城市所在省区的简称是____

(3)城市②位于我国____工业基地。

(4)图中P地所在地形区的特色土壤是_____,由于受____因素影响,该地形区内部冬季气温较我国同纬度其他地区高。

【答案】 巫山 珠江三角洲 紫色土 地形

【解析】

根据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2/3以上,地形以山地、丘陵、平原为主,进行分析解答。

1)读图分析可知,甲为巫山,乙为雪峰山,丙为南岭,丁为武夷山;其中,巫山是我国地势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也是重庆市和湖北省的界山。

2)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③城市是武汉,是长江流域四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该城市所在省区为湖北省,其简称是鄂。

3)读图分析可知,城市②为广州,位于我国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进入21世纪后,该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由初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

4)读图分析可知,图中P地所在地形区为四川盆地,其特色土壤是紫色土;四川盆地被巫山、大娄山、大凉山、邛莱山、岷山等山脉包围,大巴山和秦岭山脉在其北部,西部为川西高原,冬季我国季风为西北风,四川盆地地处秦岭的背风坡,阻挡了冬季风入侵;故受地形因素影响,该地形区内部冬季气温较我国同纬度其他地区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聚落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我国南方不少聚落的名称带有“桥”字,与之有关的因素是

A. 矿产 B. 土壤 C. 森林 D. 河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气候会影响到

A. 交通出行 B. 工业生产 C. 建筑施工 D. 农业生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青岛中考)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形成了“弓箭型”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弦”①主要是指( )

A. 京沪铁路 B. 京广铁路

C. 陇海铁路 D. 沪昆铁路

2有关丙丁之间的经贸往来,叙述正确的是( )

A. 丙为丁提供资金、技术

B. 丁为丙提供能源

C. “黄金水道”促进两地商贸流通

D. 丁为丙提供大量的劳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该日所属季节,我们家乡景象最有可能是

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 天寒包青苍,北风叫枯桑 D. 蓝天碧秋菊花黄,西风紧北雁南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中下游平原简图。

材料二:2016年3月下旬,来自山西省某山区的初中地理王老师乘游轮从宜昌市出发到上海,沿江实地考察长江中下游的水文特征、农业生产和城市经济建设。

(1)游轮从城陵矾航行至湖口,王老师了解到长江水量不断增加。这一江水段水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

(2)游轮航行在南京至上海江段时,王老师看到江面越来越开阔;客轮、货轮穿梭不断;两岸城市也多了起来,高楼大厦林立,一派繁荣景象。显而易见长江深刻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据此,帮王老师说说长江从哪些方面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3)在航行途中,王老师还看到:大江南北,蓝天白云下,油菜花盛开;河湖密布,水田连片,农民在田间插着希望的秧苗。王老师不由感叹这里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王老师看到这里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北京的年降水量多于新疆的乌鲁木齐,主要原因是 (  )

A. 地形的影响 B. 海陆位置的影响

C. 纬度位置的影响 D. 半球位置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左图为北京市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海淀园略图,右图为台湾省及新竹市科学园区略图。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北京位于____平原的西北端,与___省和天津市相邻。

(2)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它西隔___海峡与福建省相望。由图中经纬线判断:台湾岛位于北京的____方向。

(3)台湾岛内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台湾的经济对外依赖程度___大/小)。

(4)试述北京中关和台湾新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共同优势。(至少答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