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最适宜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时间是(   )
A.6月至9月B.3月至5月
C.11月至次年3月D.9月至11月
C

试题分析: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当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气温较高,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为南极的暖季,适合进行科学考察。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点评:我国在南极地区的考察站有长城站(在南极圈以北)、中山站、昆仑站;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多以冰川形式存在;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关于两极地区共有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南、北极地区都没有长期定居人口
B.南、北极地区都非常寒冷
C.南、北极地区都有丰富矿产资源
D.南、北极地区都设立众多科学考察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到北极地区去的人不仅比南极地区多,而且北极地区很多陆地上还有人定居。主要原因是
A.北极地区空气污染小
B.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温暖,风小
C.北极地区冰山更多,淡水资源丰富
D.北极地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环绕北冰洋的大洲有
A.亚、非、欧洲B.亚、欧、北美洲
C.亚、欧、南美洲 D.亚、欧、大洋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11年11月3日,中国南极科考队踏上了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征程,并于2012年4月8日凯旋归来。结合材料回答题。
小题1:科考队在南极考察时,可遇到的动物是(  )

小题2:科考队在南极考察期间的1月份,我国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爱护和保护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下列哪一项做法是正确的
A.去南极地区海域猎杀鲸鱼B.大规模开发南极地区的矿产
C.把丢弃的垃圾埋在雪地下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7分)读下面材料与“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南极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位置确定为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这也是中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1)图中①②③代表我国三个科考站,其中_______是昆仑站。(1分)
(2)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多狂风、降水稀少。(1分)
(3)南极洲的代表动物是______________。(1分)
(4)去南极科学考察的时间,一般选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这时北半球大致处在_______季。(1分)
(5)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陆是_______,所以有些考察队选择从此进入南极洲。(1分)
(6)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相似的地方是(   )(1分)
A.太阳光热资源丰富    B.水力资源丰富
C.都已经有人类定居    D.淡水资源丰富
(7)南极洲上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众所周知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湿的环境与大片的森林,而南极洲上冰天雪地,号称“白色沙漠”,为什么会有此种现象产生(   )(1分)
A.气候变暖  B.人类活动    C.大陆漂移    D.植被迁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9分)

(1)科考人员测得南美洲马斯怀亚港与我国长城考察站的图上距离约为1.5厘米,则其实际距离为__________千米。
(2)长城站濒临的大洋B是__________洋,中山站濒临的大洋C是__________洋。
(3)人类从乔治王岛到南极点,最后到和平站,这条科学考察路线的前进方向是(  )
A.从东向西         B.从南向北
C.从北向南再向北   D.从南向北再向南
(4)如果你到南极旅游,你会选择哪个时段最合适?( ),如果去北冰洋考察呢?(  )
A.3~11月         B.11月~次年3月      C.2~10月         D.6~8月
(5)在你答卷时间,我国的长城站和中山站处于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____站;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12年4月8日,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各项考察任务,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胜利凯旋。下列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非常寒冷,多烈风
B.至今没有常住人口
C.多冰雪,降水丰富
D.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北极地区矿产资源贫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