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A. 本初子午线 B. 北回归线 C. 赤道 D. 南回归线
C 【解析】试题分析: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即0°纬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广西平果县2017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地理试卷 题型:解答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采用的等高距为________米,图中A点的海拔约________米。
(2)图中字母所在处表示的地形部位分别是A_______,C_______,D_______,E_______,F_______,G_______。
(1)100 1 000 (2)山顶 鞍部 盆地 陡崖 山谷 山脊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距是指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读图可知,此图采用的等高距为100米;图中A点的海拔约1100-1200米。 (2)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A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C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D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广西南丹县2017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读图,大陆漂移的假说是由( )提出的
A. 哥伦比亚 B. 加加林 C. 麦哲伦 D. 魏格纳
D 【解析】大陆飘移假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他是看到南美洲东部和非洲西部轮廓十分吻合的基础上提出的,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广西靖西市2017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有关世界人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和东南部
B. 赤道穿过的非洲部分全是黑色人种
C. 西欧是白色人种和黄色人种的混居地区
D. 因纽特人属于黄色人种
D 【解析】试题分析:世界上的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赤道穿过的非洲部分大部分是黑色人种,但不全是黑色人种;西欧境内基本上是白色人种,也有少数黑色人种,因纽特人最先是从蒙古迁移过去的,所以是黄色人种,故选A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广西靖西市2017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江西庐山是我国夏季避暑胜地,其主要是( )
A. 纬度因素影响 B. 地形因素影响
C. 洋流的影响 D. 海陆因素影响
B 【解析】江西庐山是我国夏季避暑胜地,其主要是因为庐山地势高于其他周围,大气保温作用较弱,气温更低,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广西靖西市2017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自转的是( )
A. 太阳东升西落
B. 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C. 从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D. 昼夜长短的变化
A 【解析】以上四个地理现象中,太阳东升西落能证明地球的自转运动,“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和“从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只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公转的结果,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广西天蛾县2017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A. 降雨 B. 冰雹 C. 降雪 D. 暴雨
A 【解析】降水包括降雨、降雪和冰雹三种形式,其中最主要的形式,也是最常见的形式是降雨,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广西凤山县2017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地理试卷 题型:解答题
读表格及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①、②两地年均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①、③两地纬度接近,但年降水量差异较大,请分析原因。
(3)④地的年降水量、年均温都远高于⑤地,请分析原因。
(4)⑥、⑦两地海拔、年均温都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请分析原因。
(1)①地的年均温大于②地。原因:虽然②地纬度较①地稍低,但其地势较高,故②地年均温低于①地 (2)③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非季风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年降水量小于①地。(或①地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季风区),海洋水汽来源多,故年降水量大于③地) (3)④地地处我国西南,由于季风和位置、地形的影响,既可接受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也可接受西南季风带来的印度洋水汽,⑤地位于内陆,水汽来源少,所以...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广西龙州县2017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
A. 亚洲、大洋洲 B. 南极洲、北冰洋 C. 南极洲、亚洲 D. 亚洲、北冰洋
B 【解析】本题考查大洲与大洋的分布。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北冰洋。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