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依次是

A. 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B. 非洲、太平洋、南美洲

C. 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D. 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2两大洲的轮廓和生物相似的特征证明了

A. 海底扩张学说

B. 大陆漂移学说

C. 板块构造学说

D. 地质力学

【答案】

1A

2B

【解析】世界七大洲与四大洋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海陆之间会发生变迁,目前比较支持的说法是板块构造学说。

1】由图可知,甲代表的是世界第二大洲-非洲,乙是位于非洲西部的大西洋,丙是位于大西洋西岸的南美洲,故选A

2】由图可知,两大洲的轮廓非常吻合,而且在两大陆出现了相同的生物,这些生物都不能漂洋过海,说明很久以前这两块大陆是连在一起的陆地,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当黑龙江还是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却是农忙时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我国(

A. 东西跨经度广 B. 南北跨纬度广 C. 距离海洋远近不同 D. 地形起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四大洲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四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

A. 非洲 B. 北美

C. 亚洲 D. 欧洲

2据图推测,非洲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是(  )

①社会、经济发展压力大 ②居民就业、教育等问题突出 ③劳动力短缺 ④人口老龄化严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D 点所在的山体部位是

2线和线所在地有可能发育河流的是 线。

3)图中ABCD (字母)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是 (填字母)

A.120 B.290

C.190 D.620

4)若图中比例尺是1100000,量得甲乙两山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甲乙两山的实际距离为

5)图中风向是 风。据图判断A B 两地降水量较多的是 地,说出判断依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天气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 (长时间、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它的突出特点是 (多变、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布局要求合理。你认为下列哪个地区最适宜发展制糖工业呢?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家乡环境:作为家乡的儿女,你一定期待着了解和探索她的奥秘吧,让我们一起走进家乡。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狭义上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滨海经济带。读“环渤海示意图”完成下题。

(1)该区域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能资源丰富
B.海陆交通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
D.科技力量雄厚
(2)关于本地区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盛产小麦、甘蔗、棉花
B.形成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有京沪线、京广线、沪杭线经过
D.有我国最早的高新技术开发实验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十二五”农业规划重点支持农业优势产区的发展,尤其是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的种植。读下列两图,回答问题。

(1)我国东部和西部人口密度差异巨大。在 线以东,是人口稠密区。

(2)“华南主产区”和“东北平原主产区”都是我国糖料作物主产区,其糖料作物分别是

(3)“长江流域主产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该区农作物熟制是 ,从自然方面分析,该区发展淡水渔业的优势是 。我国农业主产区与人口稠密区的分布关系是

(4)“黄淮海平原主产区” 粮食作物主要是 。与“东北平原主产区”相比,该区粮食产量大,但商品率低的原因是

(5)“甘肃新疆主产区”发展农业最不利的因素是 ,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为了改善当地环境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得力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A地山峰的海拔高度约在米~______米之间.

(2)图中E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

(3)中甲城镇位于乙城镇的______方向(填字母).

A、正西 B、正东 C、西南 D、西北

(4)若CD隧道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是______米.

(5)①、②两处中,适宜爬山的是______(填序号),简述理由_________.

(6)图中A、B、C、D四点中,适合攀岩运动的是______(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