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东北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A 山脉东西两侧分布的地形区是

A.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D.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

2东北三省主要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

3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形成主要是依托

A.廉价的劳动力资源B.先进的高科技条件

C.发达的水运D.丰富的矿产资源

【答案】

1C

2A

3D

【解析】

1由图可知,图中A山脉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该山脉是我国二三阶梯的分界线,以是东北平原、以西是内蒙古高原,故选C。

2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该地区属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故选A。

3东北地区因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油等资源,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也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其他三个不是主要因素,故选A。

本题考查我国东北地区有关知识,要知道该地区气候、丰富的矿产,工农业生产有利条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大西洋号豪华邮轮2014322日从上海启航,计划经过83天的环球航行,于613日回到上海。下面是乘坐这班邮轮的王先生在途中的所经所见所闻,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邮轮环球一周,依次经过的大洋是____________

2)王先生在航行中经过了两条世界重要的运河,其中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3)邮轮进入红海时,王先生听导游讲,大约2 000万年前,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分开,300万年前,海水进入诞生了红海……。请你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解释红海形成的原因,并预测红海未来的变化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达雅典后,王先生了解到英法等地的居民夏季常到阳光明媚的地中海沿岸休假,试从两地的气候特点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到达美国纽约后,王先生了解到美国是发达国家中人口增长较快的国家。你认为美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先生历时近三个月的航行回到上海,发现上海的白昼时间比他离开时________(长或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渤海和黄海之间的半岛有( )
A.辽东半岛
B.中南半岛
C.雷州半岛
D.朝鲜半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经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经线的形状都是半圆
B.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C.可以划分出无数条经线
D.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从世界看中国,我国位于( )
A.东半球、南半球
B.东半球、北半球
C.西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北半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地球五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五带名称。

A _______C________

(2)A、B、C三带中,气候终年寒冷的是_____(填代号)。

(3)终年高温,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填代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
A.西部人口多,东部人口少
B.山区人口多,平原地区人口少
C.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密度小
D.季风区比非季风区人口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经纬网地图。分析图中字母的位置,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A、B两地的经纬度: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_________地,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______地。

(3)A地位于C地的______________方向。

(4)在图中用“·”表示40°N、60°E,并标注D字母。

(5)C地属于_________(中、高、低)纬度,_________(有、无)太阳直射,_________(有、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_________(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位建筑师,想要建造一座房子,房子四面的窗户都朝着北方,应当说,建造这样的房子是可能的,你认为应该建在 ( )
A.北极点
B.赤道和0°经线的交叉点上
C.南极点
D.赤道和180°经线交叉点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