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列地理现象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A. 四季交替                       B. 昼夜长短的变化

  C.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 风雨阴晴的天气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原来二氧化碳等气体就像温室中的玻璃顶棚一样既能使太阳光顺畅地透射到大地,又能截留和吸收地表放散出的热量,这就势必导致大气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使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旱涝灾害更加频繁,最终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研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
材料二  据科学家公布的数据,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储存的碳总量是2.48万亿吨,其中有1.15万亿吨是储存在森林中的,所以把森林叫储碳库.我们国家去年发布的应对气候国家方案,公布的数据足以说明它的作用.就是1980年到2005年,这25年间,我们的森林吸收和固定的二氧化碳就达到51.1亿吨.
材料三  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燃煤电站与核电站消耗燃料及排放二氧化碳比较
燃煤电站 核电站

消耗燃料
约300万吨煤 约30吨核燃料
排放二氧化碳 约675万吨 发电阶段不排放二氧化碳
(1)由材料中可以看出,全球气候有
 
的趋势,这是由于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产生“
 
”造成的.
(2)将下列地理知识重新排序,组成地理联系,并将序号填入对应空格内:
A.全球气温升高     B.海平面上升    C.二氧化碳增加    D.燃烧煤、石油
E.沿海低地被淹     F.两极冰川融化
精英家教网
(3)你认为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至少写两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59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地球自转的证明

  古时候的人每天看见太阳、月亮和星星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好像有这么一个圆穹形的“天”,天上的太阳、月亮和星星在大地的周围不停地转动着。因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便主张:“天动地静”的“地心说”,认为天体永远围绕地球这一宇宙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直到16世纪,波兰人哥白尼才提出了“地动说”,认为太阳、月亮和星星的东出西没,完全是由于地球自转的关系。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出现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变化。

  地球自转时,任何时候只有一半面对太阳。面对太阳的一面是白天,相反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自转,令另一面朝向太阳,原先是黑夜的那些地方慢慢地变成白天。因为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所以大部分地区,从黑夜变成白昼,再从白昼变成黑夜需要24小时。

  据说第一个用科学实验证明地球自转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他在一座塔上让一物体自由落下,如果不受其他影响,落下的方向应该是垂直的。但是当地球自转时,塔顶绕行的圆弧比较大,而塔基绕行的圆弧比较小。换句话说,在同一时间里塔顶走的路程较远,而塔基的路程较短,所以就转动得较慢。由于物体具有惯性,从转动得比较快的塔顶落下来时,仍然保持着随塔顶转动时的速度,因此,与转动得比较慢的塔基相比,在同一时间里它向东面就要走得远一点,所以物体并不是从塔顶垂直落下,而是落在稍向东一点的地方,如下图所示。从很深的枯井口丢下的物体,也能够观察到这样的现象。高斯的实验结果也证明了同样的结论,他在美国塔里马拉克的矿井中释放物体,下落5000英尺(合为1524米),向东偏大约三英尺左右。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也做过一个实验,就是有名的傅科摆试验。他在巴黎万神庙的圆形屋顶的长平架上,用一根长度为67米的金属丝,悬挂着一个质量为28千克的铁球做成一个摆子。在重力和铁丝的拉力作用下,在其垂直位置附近振动。如果不考虑地球自转,这就是简单的单摆。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使摆的摆动平面作顺时针偏转。但是这个转动很缓慢。为了观测这一效果,必须使摆做长时间摆动。这就要求其悬挂点几乎没有摩擦,摆锤也必须很重以便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又因为按单摆的规律要求摆的摆动偏角应很小,为了便于观测,所以摆的悬线就必须很长。

  证明地球自转的现象有很多。例如,我们在前面讨论的地球形状,知道地球是南北两极有些扁平,而赤道则稍许凸出,就是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

北极星期三  某恒星期三 经度0° 东经90°

西经90°

(1)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  ]

A.昼夜现象
B.昼夜长短变化
C.四季变化
D.太阳东升西落

(2)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转动的中心相同

B.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变化

C.转动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D.自转和公转分开单独进行

(3)假如地球自转时,地轴不倾斜,而是同公转轨道面相垂直,在同一地区还会出现季节变化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043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地球自转的证明

  古时候的人每天看见太阳、月亮和星星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好像有这么一个圆穹形的“天”,天上的太阳、月亮和星星在大地的周围不停地转动着。因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便主张:“天动地静”的“地心说”,认为天体永远围绕地球这一宇宙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直到16世纪,波兰人哥白尼才提出了“地动说”,认为太阳、月亮和星星的东出西没,完全是由于地球自转的关系。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出现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变化。

  地球自转时,任何时候只有一半面对太阳。面对太阳的一面是白天,相反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自转,令另一面朝向太阳,原先是黑夜的那些地方慢慢地变成白天。因为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所以大部分地区,从黑夜变成白昼,再从白昼变成黑夜需要24小时。

  据说第一个用科学实验证明地球自转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他在一座塔上让一物体自由落下,如果不受其他影响,落下的方向应该是垂直的。但是当地球自转时,塔顶绕行的圆弧比较大,而塔基绕行的圆弧比较小。换句话说,在同一时间里塔顶走的路程较远,而塔基的路程较短,所以就转动得较慢。由于物体具有惯性,从转动得比较快的塔顶落下来时,仍然保持着随塔顶转动时的速度,因此,与转动得比较慢的塔基相比,在同一时间里它向东面就要走得远一点,所以物体并不是从塔顶垂直落下,而是落在稍向东一点的地方,如下图所示。从很深的枯井口丢下的物体,也能够观察到这样的现象。高斯的实验结果也证明了同样的结论,他在美国塔里马拉克的矿井中释放物体,下落5000英尺(合为1524米),向东偏大约三英尺左右。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也做过一个实验,就是有名的傅科摆试验。他在巴黎万神庙的圆形屋顶的长平架上,用一根长度为67米的金属丝,悬挂着一个质量为28千克的铁球做成一个摆子。在重力和铁丝的拉力作用下,在其垂直位置附近振动。如果不考虑地球自转,这就是简单的单摆。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使摆的摆动平面作顺时针偏转。但是这个转动很缓慢。为了观测这一效果,必须使摆做长时间摆动。这就要求其悬挂点几乎没有摩擦,摆锤也必须很重以便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又因为按单摆的规律要求摆的摆动偏角应很小,为了便于观测,所以摆的悬线就必须很长。

  证明地球自转的现象有很多。例如,我们在前面讨论的地球形状,知道地球是南北两极有些扁平,而赤道则稍许凸出,就是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

北极星期三  某恒星期三 经度0° 东经90°

西经90°

(1)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  ]

A.昼夜现象
B.昼夜长短变化
C.四季变化
D.太阳东升西落

(2)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转动的中心相同

B.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变化

C.转动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D.自转和公转分开单独进行

(3)假如地球自转时,地轴不倾斜,而是同公转轨道面相垂直,在同一地区还会出现季节变化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河南省期末题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原来二氧化碳等气体就像温室中的玻璃顶棚一样既能使太阳光顺畅地透射到大地,又能截留和吸收地表放散出的热量,这就势必导致大气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使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旱涝灾害更加频繁,最终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研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
       材料二、据科学家公布的数据,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储存的碳总量是2.48万亿吨,其中有1.15万亿吨是储存在森林中的,所以把森林叫储碳库。我们国家去年发布的应对气候国家方案,公布的数据足以说明它的作用。就是1980年到2005年,这25年间,我们的森林吸收和固定的二氧化碳就达到51.1亿吨。
       材料三、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燃煤电站与核电站消耗燃料及排放二氧化碳比较
燃煤电站 核电站
消耗燃料 约300万吨煤 约30吨核燃料
排放二氧化碳 约675万吨煤 发电阶段不排放二氧化碳
(1)由材料中可以看出,全球气候有                  的趋势,这是由于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产生
    “                          ”造成的。
(2)将下列地理知识重新排序,组成地理联系,并将序号填入对应空格内:
    A、全球气温升高 B、海平面上升 C、二氧化碳增加
    D、燃烧煤、石油 E、沿海低地被淹 F、两极冰川融化
(3)你认为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材料一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原来二氧化碳等气体就像温室中的玻璃顶棚一样既能使太阳光顺畅地透射到大地,又能截留和吸收地表放散出的热量,这就势必导致大气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使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旱涝灾害更加频繁,最终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研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 

材料二  据科学家公布的数据,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储存的碳总量是2.48万亿吨,其中有1.15万亿吨是储存在森林中的,所以把森林叫储碳库。我们国家去年发布的应对气候国家方案,公布的数据足以说明它的作用。就是1980年到2005年,这25年间,我们的森林吸收和固定的二氧化碳就达到51.1亿吨。

材料三  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燃煤电站与核电站消耗燃料及排放二氧化碳比较

燃煤电站

核电站

消耗燃料

约300万吨煤

约30吨核燃料

排放二氧化碳

约675万吨

发电阶段不排放二氧化碳

(1)由材料中可以看出,全球气候有            的趋势,这是由于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产生 “            ”造成的。

(2)将下列地理知识重新排序,组成地理联系,并将序号填入对应空格内:

       A.全球气温升高     B.海平面上升    C.二氧化碳增加    D.燃烧煤、石油

       E.沿海低地被淹     F.两极冰川融化

(3)你认为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至少写2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