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问题:
精英家教网
(1)①地人口密度为
 
以下,原因是该地气候十分
 
;②地人口密度为
 
以下,原因是这里是
 
气候.
(2)③地人口密度为
 
,原因是该地位于
 
纬度地区,面积广阔,自然条件
 
.此外,从历史上看,这里
 
发展较早,历史上就养育了众多的人口.
(3)④地人口密度为
 
,除自然条件外,这里经济
 
,人口
 

(4)由图可知,世界上人口稠密区位于
 
分析: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
四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四大人口稀疏地带: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解答:解:(1)北非地区由于地处沙漠地区,气候干旱,人口稀少;亚马孙平原地区,地处赤道地区,气候过于湿热,人口稀少;
(2)由图知亚洲东部和南部人口密度是100人以上,是因为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
(3)欧洲西部人口稠密,除自然条件优越外,这里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4)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平原是由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源等)、经济因素和历史因素决定的.
故答案为:(1)10人;干旱;10人;热带雨林;(2)100人以上;中低;优越;农业;(3)100人以上;发达;稠密;(4)中低纬度近海平原.
点评:考查了人口的分布,结合图例不难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
(1)A表示黑龙江省的
黑河
黑河
市,B是云南省的
腾冲
腾冲
县.这条线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这条线为界,
东部
东部
地区人口密度大,
西部
西部
地区人口密度小.
(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
最多
最多
的国家.实行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
,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3)我国共有
56
56
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
部和
部最为集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壮族
壮族
,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西北
西北
西南
西南
东北
东北
地区;各民族分布具有“
大散居,小聚居,
大散居,小聚居,
交错杂居
交错杂居
”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读“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亚洲的
 
部和
 
部,欧洲的
 
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
(2)从图中看出人口的分布状况与
 
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口稠密区分布在
 
纬度的
 
地带.
(3)图中A、B、C、D四地均是世界人口稀疏地区,请将这些地区与之人口稀疏的原因连线.精英家教网
(4)图中B地以东至沿海地区的主要人种是
 
,居民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C地的主要人种是
 
,居民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世界人口密度图,完成各题:
精英家教网
(1)衡量一个地区人口增长的地理指标是
 
,衡量人口分布的地理指标是
 

(2)图中A区域属于
 
人种,C 区域主要属于
 
人种;
(3)写出图中人口稠密的地区名称:A
 
B
 
C
 
D
 
.任选一个区域,说明其人口稠密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6届北海市合浦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亚洲的             部和             部,欧洲的            

              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

(2)从图中看出人口的分布状况与             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口稠密区分布在          纬度的             地带。

(3)图中A、B、C、D四地均是世界人口稀疏地区,请将这些地区与之人口稀疏的原因连线。

(4)图中B地以东至沿海地区的主要人种是             ,居民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C地的主要人种是             ,居民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届云南省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4分):

(1)A表示黑龙江省的     市,AB这条线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这条线为界,           地区人口密度小。

(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       的国家。实行           ,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