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我国西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是因为( )
A. 西部地区的气候适宜森林的生长
B. 西部地区人口少,需要的粮食数量也少
C. 西部地区有悠久的畜牧业历史,当地少数民族的人们擅长于种植牧草
D. 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的古诗词中有许多语句与地理有关,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上”是指( )
A. 青藏高原 B. 天山山脉 C. 大气降水 D. 喜马拉雅山脉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是指( )
A. 黄土高原 B. 华北平原 C. 四川盆地 D. 内蒙古高原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 )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冬季风 D. 夏季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我国疆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大部分位于热带,光热条件好
B.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C. 中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共有14个
D.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4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落实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的根本原因是( )
A. 我国人口基数大 B. 我国人口东多西少
C. 我国人口出现负增长 D. 我国人口基数小
【2】实施“单独二孩”的主要目的是( )
①迅速提高人口素质
②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③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④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目前,缓解黄河断流现象的最关键措施是( )
A. 科学种田,实施节水灌溉技术
B. 统一规划,合理调配,协调利用黄河水灌溉
C. 实施跨流域调水,启动南水北调工程
D. 加强对污水净化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地理事物中,依次出现在黄河流经地域的一组是( )
A. 青稞酒—吊脚楼—蒙古包—四合院
B. 碉房—兰州拉面—马头琴—窑洞
C. 蒙古包—茶园—窑洞—京剧
D. 坎儿井—那达慕大会—信天游—四合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不同,人类活动也各具特色。请问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西亚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木屋,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
B. 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居住长屋,身着皮毛衣服,过着游牧生活
C. 南亚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以捕鱼为生,交通工具是船
D. 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居住帐篷,身着宽大袍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06年春季以来,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接二连三出现沙尘天气,时间之早、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历史同时期所罕见,给华北地区的交通、环境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
(1)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华北一带冬春季常遭受风沙灾害,_______________将沙尘吹向东部和东南地区,形成沙尘天气,即“沙尘暴”。
(2)造成北方沙尘现象加剧的原因,除了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主要是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行为,造成_______________的恶果;在林区的_______________行为,造成森林覆盖率降低,导致地表水分减少,风沙天气多发。
(3)治理风沙、减轻灾害的有效途径是:(至少答出4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完成下面小题。
【1】日本著名的火山是
A. 大高加索山B. 阿尔卑斯山C. 乌拉尔山D. 富士山
【2】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洋和______海沿岸。
A. 太平洋 濑户内海B. 大西洋 濑户内海
C. 印度洋 日本海D. 印度洋 日本海
【3】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
A. 科技发达,劳动力充足B. 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薄弱
C. 本国有丰富的农产品D. 石油资源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