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2015 •菏泽学业考) 有学者按自然地理特征,将中国划分成下图所示的四块区域,并分别命名为“金色中 国”“银色中国”“绿色中国”和“黄色中国”。读图,完成 1、2 题。

P 1. 有关各区域地理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绿色中国”——草原广袤,牛羊成群

   B. “银色中国”——沃野千里,绿树成荫

   C. “金色中国”——茫茫戈壁,黄沙漫漫

   D. “黄色中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

2. 四块区域的人类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对应不正确的是()

   A. “黄色中国”的传统民居窑洞——黄土广布、深厚且具有直立性

   B. “金色中国”的坎儿井——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C. “银色中国”的内外交通不便——河网密布,著名的 水乡

   D. “绿色中国”的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一 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1. C 2. C

1. C 2. C本题组考查学生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特征,以及灵活分析四大地理区域自然 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能力。第1 题,从图上可以看出,黄色中国指北方地区, 绿色中国指南方地区,金色中国指西北地 区,银色中国指青藏地区。所以,草原广袤、 牛羊成群是“金色中国”;沃野千里、绿树成 荫是“绿色中国”;茫茫戈壁、黄沙漫漫也是 “金色中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是“银色中 国”。第2题,“银色中国”指的是青藏地区, 这里内外交通不便,而河网密布、著名的水 乡是指南方地区,即“绿色中国”。

题目来源:2016年世纪金榜初中地理全程复习方略 > 阶段综合检测(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4. (2014 .绥化学业考) 欧洲人以牛羊肉和乳产品为主要食物,这种饮食结构与这里的哪种发达的产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

   A. 工业   B. 服务业   C. 种植业   D. 畜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1. 下列关于巴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B. 工业、城市、人口多分布在东部及东南部沿海

   C. 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肾”

   D. 巴西首都为中部高原的巴西利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15 •长沙学业考) 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 回答15、16题。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

15. 根据图中信息,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 东部季风区   B. 西部非季风区

   C. 青藏高原   D. 西北内陆

16. 土地利用因地制宜,下列有关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合理的是 ()

   A. 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发展林业

   B. 内蒙古高原主要发展畜牧业

   C. 大兴安岭主要发展种植业

   D. 新疆主要发展渔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二、综合题(共50分)

26. 读中国政区略图,回答问题。(13分)

(1) 图中A省的行政中心是 。A、B、C、D四省中,有两个简称的是 ,不与自治区相邻的是 (均填省名) 。(3分)

(2) 在图中适当位置填出:(3分)

①邻国:蒙古 ②内海:渤海 ③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

(3) 长江发源于 省,黄河注人 海。根据黄河、长江的流向,可以判断出我国的地势特征是 。(3分)

(4) 图中曲线PP'是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该线以西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造成该线东西两侧土地利用类型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11. 下列名胜古迹全部位于北京的是 ()

   A. 故宫、颐和园、宋城

   B. 天坛、故宫、八达岭长城

   C. 天安门、十三陵、大三巴牌坊

   D. 赤嵌楼、日月潭、黄鹤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3. 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青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雪山连绵。青藏地区 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

   A. 藏北髙原

   B. 昆仑山山区

   C. 柴达木盆地

   D. 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12.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在图中两个大方框中的正确答案上打“√”。

(2) 在图中小方框内填写经线的度数,并注明东经或西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17. 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 气温的高低   B. 降水的多少   C. 风力的大小   D. 风向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