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球公转方向

(2)期末考试期间,地球公转到 点和 点之间。(A /B /C /D)

(3)地球处于B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 ,北半球的节气为

北极附近出现 现象(极昼/极夜)。

(4)当地球位于D位置时,南半球为 季,湘潭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此日后太阳直射位置 移。(南/北)

(5)当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时,地球位于 位置。(填字母)

【答案】

(1)自西向东

(2)D A

(3)北回归线 夏至 极昼

(4)夏 昼短夜长

(5)A或C

【解析】

试题分析:

(1)地球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其方向为自西向东运动,我们站在北天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逆时针方向,站在南天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

(2)地球在公转时,由于黄赤交角和地轴空间指向不变,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公转至B处时,太阳光线直射了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约为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至C处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秋分日,约为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地球公转至D处时,太阳光线直射了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约为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至A处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春分日,约为每年的3月21日前后。我们的期末考试在每年的1月中下旬进行,此时地球公转到D点和A点之间。

(3)当地球处于B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北回归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周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

(4)当地球位于D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了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约为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的湘潭昼短夜长,此日后太阳直射位置开始向北移动。

5在地球上只有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的时候,全球才能达到昼夜等长。据图可知:当地球公转至A或C处时,太阳直射赤道,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世界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题目

(1)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气温由 逐渐降低。

(2)图中A、B、C、D四地中,按气温由高到低排列是 。造成C、D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造成B、C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3)A地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低,主要原因是

(4)七大洲中,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洲。

(5)南半球与北半球相比,等温线比较平直的是 ,此现象是受 的影响,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地球公转至A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A____,B____。

(2)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

(3)济南昼夜相等的节气是___、___。

(4)在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

(5)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_____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许多大河东流入海的主要原因

A.地势西高东低 B.地形复杂多样

C山区面积大 D.南北跨纬度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西北地区气候干早的主要原因(

A.纬度较高 B.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C.海拔较高 D.温度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成语得陇望蜀分别是哪两个省区的简称:

A.甘肃、陕西 B.陕西、四川

C.贵州、四川 D.甘肃、四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0°经线和180°经线 B.20°E和160°W

C.20°W 和160°E D.赤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青藏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重要江河的源地________,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其中河流C是________。

(2)写出河谷农业区的名称 ,该农业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这里发展粮食生产最大的制约因素是

(3)目前青藏高原最主要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___;图中铁路的名称是 ,其铁路线的起点是 ,终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天安门城楼坐北朝南面朝正南方向寒假某日,城楼上红旗迎风飘扬,小玲兴致勃勃地在城楼前拍照留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日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长夜短 B昼夜平分 C短夜长 D极夜

【2】此时,天安门广场的风向大致是

A西风 B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3】根据人影朝向,推断拍照时的北京时间为

A6:00左右

B9:00左右

C12:00左右

D15:00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