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亚洲人口分布略图,回答问题:

(1)亚洲东临  洋。

(2)亚洲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

A.东部、北部;B.东部、南部;C.东部、西部;D.中部、北部

(3)图中M地人口稀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4)一艘油轮从波斯湾到中国的上海,走最近航线要经过

A.直布罗陀海峡

B.白令海峡

C.麦哲伦海峡 

D.马六甲海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8年秋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练习:5.1世界的人口 题型:填空题

江苏省2016年底总人口约7800万,其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则其人口密度约为多少?(列式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福建省厦门市2017-2018学年度初一下地理期末复习综合卷 题型:选择题

读图,下列序号与国家相对应的是(  )

A. ①--巴基斯坦

B. ②--不丹

C. ③--斯里兰卡

D. ④--马尔代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8年秋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练习:3.2海陆变迁 题型:填空题

促使喜马拉雅山脉隆起成山的两个相互碰撞的板块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8年秋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练习:3.2海陆变迁 题型:选择题

德国有位科学家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德国科学家是谁(  )

A. 魏格纳 B. 麦哲伦 C. 哥伦布 D. 伽利略

2.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六章 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 单元测试 题型:选择题

读亚洲的范围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亚洲绝大部分位于(  )

A. 东半球、北半球 B. 东半球、南半球 C. 西半球、北半球 D. 西半球、南半球

2.亚洲濒临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

A.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 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

C. 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D. 北冰洋、印度洋、太平洋

3.亚洲所跨经度和所跨纬度大约是(  )

A. 164°、92° B. 190°、81° C. 92°、164° D. 81°、190°

4.亚洲面积广阔,对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及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亚洲全部位于北温带

B. 亚洲的地形都是高原

C. 生活在西亚内陆地区的阿拉伯人以捕鱼为主

D. 生活在南亚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传统的交通工具是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六章 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 单元测试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从半球位置看亚洲主要位于( )

A. 东半球、南半球 B. 西半球、南半球

C. 东半球、北半球 D. 西半球、北半球

2.下列经线、纬线中,不经过亚洲的是( )

A. 北回归线 B. 本初子午线

C. 北极圈 D. 赤道

3.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分别是( )

A. 巴拿马运河 B. 乌拉尔山

C. 苏伊士运河 D. 白令海峡

4.图中数字代表的大洲、大洋,组合正确的是( )

A. ①——大西洋 B. ②——太平洋 C. ③——北冰洋 D. ④——北美洲

5.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主要体现在( )

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②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③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④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三章 居民与部落 单元检测 题型:解答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内容:

 

(1)②地居民的主要人种是___,主要信仰_______教,通用______语。

(2)③地的主要人种是______,通用______语。

(3)A、B两地中,人口密度较大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8年秋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练习:2.2地形图的判读 题型:选择题

(题文)小敏班上准备组织一次登山活动,同学们都兴高采烈的.为了安全,老师拿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说:“这次我们要登的山较高,大家注意…”接着,强调了安全事项,顺便复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要求同学们上山后留心观察这些地形区.老师告诉我们:“图上ABCDE五处等高线形态不一样,分别表示山地不同部位,上山后一定要留心观察,看它们在地形上有什么区别.”请回答,图中E地是

A. 鞍部 B. 山顶 C. 山谷 D. 陡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