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我国南方与北方自然环境差异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北方是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南方是温带常绿阔叶林
B.北方的黄河水量大于南方的长江
C.北方以平原、高原为主,南方高原、盆地、平原、丘陵都很广
D.北方降水少,但各月气温都在0℃以上,南方降水多,但各月气温都在0℃以下
C

试题分析:北方地区主要分布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地区则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北方黄河水量小于南方地区的长江;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有结冰现象;北方地区的地形多以平原为主,南方地区则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点评:秦岭-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10分)

2012年,湖南高速公路建设成就辉煌,全省共有16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同时,耕地减少、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读湖南高速公路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小题。
小题1:永州位于湖南南部。湖南境内与永州接壤的市有
A.2个B.3个C.4个D.5个
小题2:山脉①是湖南东、西部分自然和经济的重要分界线。它是
A.幕阜山B.南岭C.雪峰山D.武陵山
小题3:途经永州、邵阳、常德,连接广州和二连浩特的高速公路②是____________;贯穿湖南南北,连接京港、澳的高速公路有京珠高速和岳临高速,③、④中代表京珠高速的是____.
小题4:请写出“长沙——株洲——南岳—一永州”寻根祭祖旅游线路中的两处著名旅游景点。
小题5:2010年,湖南人口已达7000万人,而耕地却从2000年的393万公顷减少到378万公顷。结合实际,谈一谈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列举2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描述的地区是(      )
A.北方地区B.西北地区C.青藏地区D.南方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与秦岭——淮河一线相吻合的是:(   )
A.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D.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淮河以北更适合橘树生长,枳是橘的优良品种
B.淮河以南一月均温小于0℃,适合橘树生长
C.淮河以北一月均温小于0℃,不适合橘树生长
D.橘树在淮河以南生长,与降水有关,与气温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南方地区的主要水果为(   )
A.桃、菠萝、苹果    B.葡萄、哈密瓜     C.柑橘、荔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小题。

小题1:图中甲所在的地形区是:
A.塔里木盆地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D.云贵高原
小题2:图中①     ②   ③降水量逐渐减少,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因素B.纬度因素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
小题3:下列图片所示的传统民居中属于该地区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图是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我国800mm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图中山脉甲,该山脉是(  )
A.昆仑山B.天山
C.武夷山D.秦岭
小题2:图中①所在的地形区是(   )
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
C.云贵高原D.内蒙古高原
小题3:下列传统民居中位于山脉甲以南的是(   )
A.北京四合院B.陕北窑洞
C.福建土楼D.内蒙古蒙古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统计资料,回答问题。(10分)


森林覆盖率
(%)
耕地面积
(万亩)
年降水量
(mm)
气温年较差
(℃)
河流含沙量
(%)
粮食总产量
(亿千克)
1965
19
50
420
38
10
1.025
1977
10
65
350
42
35
0.975
1997
34
40
500
30
7
1.525
(1)从资料中可以看出,1965年到1977年该地森林覆盖率下降了____%,耕地面积增加了____万亩,与之相伴的环境变化有____________、气温年较差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从1965年到1977年,该地粮食总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A.退耕还牧      B.毁林开荒       C.人口增长        D.生产落后
(3)1977年到1997年,该地采取了________等措施,使农业生产出现了良性循环。
(4)此材料揭示的问题,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