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①和③

B.乙山脉是黄河水系与辽河水系的分水岭

C.甲山脉是陕西省与山西省的分界线

D.②处是有“塞外江南”之称的华北平原

2读图中各水文站的含沙量数据,其中含沙量增加最大的河段是( )

A.兰州→河口B.河口→龙门

C.龙门→陕县D.陕县→利津

3医治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最佳“药方”是( )

A.加固堤坝B.退田还湖C.南水北调D.植树种草

【答案】

1A

2B

3D

【解析】

1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叙述,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①和③,因为两河段都是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乙表示的秦岭是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甲表示的太行山脉是河北省与山西省的分界线;②处是有“塞外江南”之称的河套平原,故选A。

2由图中各河段水文站的含沙量数据可知,含沙量增加最大的河段是中游的河口→龙门,该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故选B。

3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该高原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治理该河段的最佳“药方”是植树种草,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自治区;_____省省的行政中心是_____省的简称是__________

2.A我国的内海;B是_____海峡;C是_____海峡;菲律宾企图侵占我国海南省的黄岩岛位于海域甲、乙、丙、丁

3.我国少数民族数量最多、其行政中心有“春城”之称的行政区域单位_____填序号

4.我国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其中⑦是_____国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下列大洲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非洲﹣﹣热带大陆
B.南极洲﹣﹣冰雪大陆
C.拉丁美洲﹣﹣人种的大熔炉
D.欧洲﹣﹣人口增长较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民族分布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看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等地区,这些地区大部分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

(2)我国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区域自治,共有________个自治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该民族的人口数超过了________,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我国的民族政策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首都北京(40N,116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B. 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C. 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D. 西半球、南半球、中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沙尘暴天气是我国灾害性天气之一,其强大的风力裹挟着大量的沙尘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人们生活及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的危害。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的沙尘暴从空间分布看,主要分布在 ________地区和华北地区;从时间上看,

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季。

(2)我国沙尘暴最严重的A区域位于我国面积最大的___________盆地,该盆地地表分布

着我国最大的内流河。A区域所处的干湿地区是________,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

(3)我国沙尘暴最严重的B区域位于____________高原西部。

(4)A、B两区域成为沙尘暴的多发地带,主要自然原因有(从气候、土质方面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南半岛地形特征是( )

A. 北高南低,高原为主 B.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C. 地势平坦,平原广布 D. 崎岖不平,平原狭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夏季风图”,完成下列问题。

(1)夏季风主要来自太平洋的_________风和_________洋的西南风,气流特点_________ (“寒冷干燥”或“温暖湿润”)。

(2)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分析回答:

①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___ 季节。

②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__________________递减。

③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_________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缓解华北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开采地下水
B.跨流域调水措施
C.兴建水库
D.海水淡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