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我国2007年某经济作物年产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作物是
A.甘蔗 B.甜菜 C.棉花 D.大豆
2.①省区该作物单产高于②省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风能
3.在2008年底至2009年初,图中②省连续104天无有效降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 150万亩,其中受影响最大的作物是
A.水稻 B.春小麦 C.玉米 D.冬小麦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漳州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图“台湾省略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建自贸区着重进一步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带动海峡两岸经济区的发展.
(1)台湾北临 海,钓鱼岛是我国固有的领土,它位于台湾岛的 方向.
(2)台湾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台湾因物产丰富而享有盛誉,请写出台湾的两个美称: 、 .
(3)台湾的铁路线大致呈 状分布.
(4)在两岸经济合作中,与其他省区相比,福建具有的独特优势条件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吉林省延边州八年级(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脉A,B,C之间的地形区是 ,山脉D以西的地形区是 ,以东的地形区是 .
(2)北方地区与甲所在区域之间的分界线是 一线;
(3)北方地区分布有我国第二长河 ,由于该河流中游地区 严重,下游泥沙剧增,河床高出两岸地面,形成著名的“ ”.该河流水患灾害严重,治理的关键在于 (A.治沙;B.治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吉林省延边州八年级(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风俗习惯或文化传统中,能够体现朝鲜族人文特色的是( )
A. 长鼓舞 B. 泼水节 C. 赛龙舟 D. 雪顿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泰安市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极地科考,彰显中国力量中国极地科学考察活动,起步晚发展快、成绩大。2013年11月7日我国第30次南极考察队搭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经过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与阿根廷的乌斯怀亚两个港口,首次完成环南极大陆航行,又建成了中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6°E,73°S)。考察船于2014年4月15日返回上海。读考察路线及考察站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本次赴南极考察的这段时间正值我国的_____________(季节),选择这一时间去南极考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考察队于2014年2月8日建成泰山站,此时泰安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考察船从上海至长城站依次通过的温度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泰山站的建筑结构形式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城站在泰山站的 方向。
(5)我国科考船环南极大陆考察时,从自然条件看,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泰安市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处适宜修建梯田 B.b处适宜种植喜阳植物
C.c处可以发展水产养殖 D.b处适宜修建梯田
2.为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可以
A.发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
B.发挥水热资源优势,扩大粮食种植
C.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大规模整修梯田
D.大力发展畜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业考试模拟题(二)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美国东北部农业带分布、人口密度和工业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农业带是
A.玉米带 B.小麦区
C.乳畜带 D.棉花带
2.从图中信息可知,甲农业带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①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②水陆交通发达,便于运输
③水资源丰富,利于灌溉 ④靠近硅谷,新兴工业发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与我国长江三角洲相比,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优势条件是
A.水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靠近煤铁产地 D.农业基础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业考试模拟题一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分田地”揭示的问题是 ( )
A.过度放牧 B.盲目开荒
C.乱占耕地 D.乱砍滥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