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
A.三江平原B.青藏高原C.塔里木盆地D.长江三角洲
B

试题分析:由于三江源生态环境已经恶化,野生动物急剧减少,为了保护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2000年8月,我国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它位于青藏高原上;故选项A、C、D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黄河、长江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有(   )
A.青海、四川和青藏高原B.四川、甘肃和四川盆地
C.青海、西藏和青藏高原D.青海、甘肃和黄土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   )
A.支流多B.流域广
C.河段特别弯曲D.无湖泊调节洪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长江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写出下列符号所代表的长江流经的省区有:
                             H              
(2)写出下列符号所代表的水利工程: E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符号所代表的长江支流:①___________A___________G___________
(4)湖泊C是:              
(5)水电站主要分成在长江的           河段,主要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
  
(1)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向东注入①____________海。
(2)黄河____________游河段水能资源丰富,建成了多座水电站;图中所示的②是被称为“塞上江南”的____________平原。
(3)黄河在“乌金之乡”和“古朴秦川”分别接纳了汾河、渭河两条支流,“乌金之乡”指的是山西省,“古朴秦川”的“秦”指的是____________省。
(4)读图分析,从河口到孟津(现在的桃花峪),含沙量____________(增加或减少),原因是该河段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____________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国内流河大多分布在
A.东南沿海地区B.东部季风区内
C.西部非季风区内D.黄河和长江流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读长江水系图,填注下列内容。(10分)

(1)长江注入①________海,图中②为_________湖,A为_________
(2)长江中游是指        到_________。
(3)③为_________水利枢纽。
(4)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___河段。
(5)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与黄河比较,下列有关长江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沙量小,结冰期比较短B.流量大、汛期短,含沙量小
C.流域面积广,流量大,汛期长D.上、中、下游水能资源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黄河水系图”,完成下列要求(共11分)
材料一: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古籍中常以“河水一石,其泥六斗”及“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跳进黄河洗不清”的说法,也是形容黄河泥沙。黄河含沙量之高,在世界河流中绝无仅有。

材料二:
(1)由材料一可知,黄河的泥沙很多。黄河上、中、下游各段中,水位落差大、水量大增、泥沙大增的河段是____________。
(2)读材料二,写出图中下列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C是              山脉;支流:①                  ②             
(3)黄河发源于           山脉,自西向东注入             海。
(4)图中新建成的黄河下游最大的水利枢纽是              ,其主要功能是               
(5)从干湿地区看,黄河下游流经                                  地区。
(6)黄河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水量减少的原因是                                
(7)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