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16.新疆和京津冀经济区是国家经济发展规划的重点区域.读有关地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本区的西气东输工程带动本区经济发展,其一线工程位于①是塔里木盆地,该区的行政中心是乌鲁木齐,地形特征是“三山夹两盆”,此区域内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它是塔克拉玛干沙漠.
(2)图2中的②是太行山脉,③是渤海,京津冀部分地区出现“烟尘与雾霾齐飞,钢厂与民宅一色”的现象,从图3可知,雾霾污染物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燃煤,解决雾霾的合理措施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加强空气质量的监测、对工业产生的废气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绿色出行、植树造林等(一方面即可).

分析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土地面积约166万千米2,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6,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解答 解:(1)西气东输工程将铺设两条直径1.5米的主干输气管道,西起新疆①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气田,往东直通南京、上海,成为横贯中国的能源大动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中心乌鲁木齐.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自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脉,构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大势.新疆塔里木盆地之中有一个一望无际的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2)图2中②是太行山脉,③是渤海.雾霾染物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燃煤,占污染物来源的34%.雾霾天气严重,其解决的措施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加强空气质量的监测、对工业产生的废气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绿色出行、植树造林等.
故答案为:(1)塔里木;乌鲁木齐;三山夹两盆;塔克拉玛干沙漠;(2)太行;渤;燃煤;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加强空气质量的监测、对工业产生的废气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绿色出行、植树造林等.

点评 考查知识较多,要理解记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的人口地理界线是黑河-腾冲,图中反映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
(2)分析造成Q、R两地人口稀少的自然原因.
Q地:地势高,气候寒冷
R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3)简述在Q、R两地发展畜牧业共同的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秦岭-淮河一线为我国种植业类型的分界线,该线以南地区和以北地区所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A.青稞  水稻B.水稻 小麦C.玉米 水稻D.高粱 玉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16年1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至2025年)》,中部地区地处中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自然、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科教基础较好,拥有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产业门类齐全;生态环境条件较好,承载能力较高,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
(1)中部地区包括A山西省、河南、湖北、安徽、B湖南省、江西六个相邻省份.
(2)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是中部地区的一大优势,湖北省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3)结合材料,请概括中部崛起的有利条件(至少两方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读图1:“漳州骑楼图”及图2“厦深铁路示意图”,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骑楼、是漳州具有闽南特色的传统建筑,与我国南方普遍存在的干栏式建筑有一定的传承关系.这种建筑下做商铺,楼上住人,其跨出街面的骑楼,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能为顾客遮风挡雨.
(1)厦深铁路别称为沿海最美铁路,所经区域面临着A南海和B台湾海峡.
(2)厦深铁路沟通了福建省和广东省.
(3)图中可以看出漳州位于厦门、汕头和深圳三大经济特区之间,区位优势明显.
(4)骑楼是漳州古城的一道风景,试分析当初它的建设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天圆地方”B.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C.地球是正圆形的D.“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为“母子俩”漫画,从图中轮廓看,种子“子”喻指(  )
A.海南B.香港C.台湾D.澳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漫画《节水曲》反映了(  )
A.浪费水源B.农业节水C.工业节水D.家庭节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