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题型:选择题
读图“世界7月气温分布图”,回答下题。
(1)由赤道向两极,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简要解释这一规律形成的原因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半球平均气温大于20℃的地带是______(“高”或“中”或“低”)纬度地区。
(3)南、北半球相比,等温线较平直的是_________半球,主要原因是这个半球的____________(“海洋”或“陆地”)面积大。
(4)此时,澳大利亚正值______季,英国正值______季。
(1)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接收太阳辐射不同 (2)低 (3)南 海洋 (4)冬 夏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读“世界7月气温分布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气温分布的规律,要求学生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1)读图可知,由赤道向两极,气温的变化规律: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这一规律形成的原因:接收太阳辐射不同。 (2)读图可知,南半球平均气温大于20℃的地带...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为北半球
B. 甲区域年平均气温较周边地区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C. 欧洲西部沿海地区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主要是受到海洋影响
D. 图中海洋等温线大体向高纬度突出,说明气温低
查看答案读某地各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完成下题.
判断该地位于五带中哪一带( )
A. 热带 B. 温带 C. 寒带 D. 北温带
查看答案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暑假的一次活动中,按要求一天共测4次气温值:20℃、15℃、33℃、27℃,却忘记把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假如由你来完成表格的填写,33℃的气温值应该填在哪个时间栏内()
A. 12点 B. 14点 C. 2点 D. 6点
2.这一天的气温日较差是()
A. 4℃ B. 7℃ C. 13℃ D. 18℃
查看答案读下图,左图中甲地与右图中哪条气温变化曲线相符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查看答案读图“福州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回答下题。
1.这一天,福州日最高温出现在()
A. 中午12时 B. 14时左右 C. 日出前后 D. 日落前后
2.福州此日气温日较差大约为()
A. 23.6℃ B. 8.7℃ C. 14.9℃ D. 17.3℃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6.1聚落与环境 题型:选择题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①便利的交通
②平坦的地形
③高山、荒漠
④气候湿热
⑤水源充足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晋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9.1 东南亚--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 题型:解答题
读“东南亚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东南亚由A______和B______两大部分组成.
(2)从纬度位置看,东南亚大部分位于______带(温度带),为______纬度地区(选填“高”、“中”或“低”).
(3)从海陆位置看,东南亚位于C______洲与D______洲、E______洋与F______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G______和H_________之间的______是该地区的“咽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晋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9.1 东南亚--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 题型:选择题组
读中南半岛略图,回答题问题。
1.中南半岛与我国山水相连,下列与我国澜沧江相连的河流是()
A. 伊洛瓦底江 B. 红河 C. 湄南河 D. 湄公河
2.中南半岛城市大多分布在()
A. 河流沿岸地区 B. 沿海地区
C. 北部地区 D. 北回归线沿线地区
3.本区盛产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得益于()
A. 多山的地形 B. 湿热的气候 C. 辽阔的水域 D. 先进的科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七章 发展与合作--经济全球化 题型:选择题
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下列描述符合国际经济合作的是
A. 许多发展中国家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了资源密集型产业
B. 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科技优势,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C. “一带一路”连接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推进了沿线各国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
D. 某品牌飞机的零件全部来自本国实现了产权的自主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5.1人口与人种 题型:选择题
下列数据分别表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一组是()
A. 22‰,17‰ B. 25‰,15‰ C. 50‰,17‰ D. 8‰,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