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A
 
;B
 

(2)图中C地海拔为
 
米,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米.
(3)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某学校组织学生登山活动,设定的登山路线为 ①和②(如图),若仅考虑坡度,则较容易的登山路线是
 

(4)如果图中甲、乙两条虚线中有一条表示小河,该小河应位于
 
(甲或乙),该河的水流方向是
 

(5)图中A在B
 
(方向),判断的依据是
 

(6)根据测量A B的图上距离为3.5厘米,则实地距离是
 
米.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专题: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解答:解:读图可知,(1)图中字母A地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B地为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2)图中C地海拔为100米,A地的海拔高度为670米,D地的海拔高度为1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约为670米-100米=570米.(3)学生登山活动,设定的登山路线为 ①和②,仅考虑坡度,则较容易的登山路线是②.②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4)图中甲、乙两条虚线中有一条表示小河,该小河应位于甲,甲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形成小河;根据指向标的判定,该河的水流方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5)根据指向标判断,图中A在B的西北方向.(6)量的A B的图上距离为3.5厘米,则实地距离是3.5厘米÷比例尺=3.5厘米÷
1
100000
=3.5厘米×100000=3500米.
故答案为:
(1)山顶;陡崖;
(2)100;570;
(3)②;
(4)甲;自西北流向东南;
(5)西北;根据指向标判断;
(6)3500.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理解解答即可.属于常见的读图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是(  )
A、贝加尔湖B、里海
C、洞庭湖D、苏必利尔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所示两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球表层是由
 
大板块拼命而成,其中:A
 
板块,B
 
板块,C
 
板块,D
 
板块,E
 
板块,F
 
板块.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
 
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板块与板块
 
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
 
 

(3)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因为我国处在
 
火山地震带和
 
火山地震带之间.
(4)从图2中可以看出,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主要是因为它位于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美国本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写在下面的横线内.
A
 
山脉;E
 
带;F
 
带;G
 
湾.
(2)按美国农业带划分,五大湖附近应属于
 
带.
(3)美国的农业生产实现了地区生产的
 
 
特点.
(4)美国西部沿海最大港口圣弗朗西斯科附近的“硅谷”是新兴
 
中心.
(5)美国大量进口热带农产品,是由于美国领土绝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带.
(6)联合国总部所在的城市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中代表西半球的是
 
 (甲或乙)图.从东、西半球来看,陆地面积比较大的
 
(东或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2)图中①~⑦代表地球上的七大洲,其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填序号).
(3)②大洲是
 
洲,它与④大洲分界线是
 
运河,该运河沟通的大洋是 C
 
洋和A
 
洋.
(4)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
 
洲,纬度最高的大洋是
 
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
 
;注入
 

(2)山脉G东侧的地形区为
 
,西侧的地形为
 

(3)黄河干流从②到③河段,水量减少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4)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珠江三角洲图”,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特别行政区:A
 

②经济特区:D
 
,E
 

③铁路线:F
 
,G
 

④河流:J
 
,临海:H
 
.港口:C
 

⑤珠江三角洲地区产品以出口为主,是
 
经济.
⑥与辽中南工业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所欠缺的条件是
 

A.地理位置优越   B.矿产资源丰富   C.水陆交通便利    D.对外贸易发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