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于2011年6月30日正式通车.京沪高铁方便了沿线旅客的出行,其巨大客流量带动了沿线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
材料二:“京沪高铁路线图”(图甲)和“中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图”(图乙).

(1)京沪高铁纵贯了我国
 
个直辖市以及河北、山东、安徽和
 
省.
(2)京沪高铁沿途经过的重要城市中,2010年举办世博会的城市是
 
,2014年将举办青奥会的城市是
 

(3)我国在平原地区,建筑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桥的形式.此举主要是为了
 

A.减少噪音扰民   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野生动物
(4)京沪高铁连接的工业基地是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5)山东曲阜是孔子的故里,在京沪高速铁路开通后,北京和上海前往曲阜均只需2~3小时.山东泰安依托京沪高速铁路,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游客前往泰山游览将更加便利.京沪高速铁路促进了山东
 
业的发展.
考点:重要的铁路干线、高铁,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
专题:
分析:京沪高速铁路,通常简称京沪高铁,是中国的一条连接北京市与上海市的高速铁路.线路由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桥站,全长1318千米,设24个车站.全线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1)京沪高铁纵贯了我国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三个直辖市以及河北、山东、安徽和江苏省.
(2)京沪高铁沿途经过的重要城市中,2010年举办世博会的城市是上海,2014年将举办青奥会的城市是江苏省的南京.
(3)我国在平原地区,建筑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桥的形式,此举主要是为了较少占用耕地,因为我国耕地所占的比重较小,人均耕地面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京沪高铁连接的工业基地是②京津唐地区和③沪宁杭地区.
(5)山东曲阜是孔子的故里,在京沪高速铁路开通后,北京和上海前往曲阜均只需2~3小时.山东泰安依托京沪高速铁路,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游客前往泰山游览将更加便利,京沪高速铁路促进了山东旅游业的发展.
 故答案为:(1)三;江苏;(2)上海;南京;(3)B;(4)D;(5)旅游.
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京沪高速铁路经过的省级行政单位、工业基地等知识点,要结合地图仔细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该地区河流与我国华北地区河流相比,突出的水文特点是(  )
A、结冰期较短
B、含沙量较小
C、水量很小
D、夏秋汛期,冬春无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名称①
 
,②
 
,③
 
,⑥
 
,⑦
 

(2)跨经度最广的洲
 
,①和③的分界线是
 
,⑥和⑦的分界线是
 

(3)在图上写出四大洋名称⑧
 
,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北极圈穿过
 
洲、
 
洲和
 
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与镇江相符的上述农事活动,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是(  )
A、南方地区的山区、平原地区
B、西北地区的山麓地带
C、北方地区的平原地区
D、青藏地区的河谷地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④工业基地与①工业基地相比,④具有的产业结构特点是(  )
A、以冶金工业为主
B、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C、以机械装备制造业为主
D、以需要劳动力多的加工制造业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镇江一农产品市场有四人外出采购,其中难以采购到当地产品的是(  )
A、甲到海南岛采购香蕉、菠萝
B、乙到山东采购苹果、梨子
C、丙到新疆采购葡萄、哈密瓜
D、丁到黑龙江采购柑橘、荔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示区域多发性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B、寒潮C、泥石流D、洪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俄罗斯、日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要求填入地理事物的名称:
地形区A
 
         岛屿①
 

(2)图中两国都是
 
洋沿岸的国家,俄罗斯的地形以
 
为主,日本的地形以
 
为主.
(3)有一位俄罗斯商人欲从日本进口一批家用电器,从日本抵达俄罗斯的货船选择的最便利的港口是
 

(4)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各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发展经济.日本矿产资源匮乏,它充分利用岛国优势发展现代加工工业.其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
 
沿岸地带;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区大多数靠近
 
分布.
(5)两国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试从自然条件分析它们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