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市…。”其中的“一个圈”位于( )
A. 长江三角洲 B. 环渤海经济区 C. 珠江三角洲 D. 西部地区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江西省九江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读图,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完成下列小题。
1.上图为黄土高原的哪种地貌
A. 黄土塬 B. 黄土峁
C. 黄土梁 D. 黄土堆
2.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几种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黄土塬的水土流失最严重
B. 黄土峁的水土流失最严重
C.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程度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
D. 现在黄土高原的生态保护很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兴安盟2017年中考地理试卷 题型:解答题
读“世界部分海陆分布及三地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问题.
(1)A点的经纬度______;从东西半球看,E点位于______半球。
(2)图中所示的三幅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反应出亚洲的气候具有______显著的特点此类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______。图中D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B地区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4)C地区位于亚洲东南部,与我国山水相连。下面是关于该地区的描述,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普遍种植水稻,居民喜爱吃米饭
B. 有成片的橡胶林和油棕种植园
C. 可以充分地领略峡湾风光
D. 地理位置重要,处于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安徽省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教学质量检测卷 题型:选择题
读下面景观图,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A. ①江南水乡一代表城市杭州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B. ②南极洲一地形特征“冰雪高原”一降水稀少,淡水资源丰富一“白色沙漠”
C. ③陕西民居一黄土高原一牧草丰美,一望无际一降水集中在夏季
D. ④云贵高原一南方地区一地处我国第二级阶梯一地表崎岖,溶洞广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安徽省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教学质量检测卷 题型:选择题
这里山清水秀、树木常绿、河湖密集,判断此处为我国哪个地区(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安徽省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教学质量检测卷 题型:选择题
澳门的历史比香港早,为什么对外贸易却发展不起来( )
A. 地理位置不优越 B. 缺少深水港湾 C. 缺少技术和资金 D. 人员素质不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单元测试 题型:解答题
(题文)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的黄淮海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6.3%,耕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24.7%,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5.12%左右,而水资源却只占全国的6%。水资源的匮乏已严重阻碍了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材料二 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2月9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6省平均降水量仅有44.4毫米,大部分地区气象干旱发展迅速,普遍达到中至重度气象干旱,山西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大部、山东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等地达特旱等级。
材料三 2016年1月29日我国局部地区气象干旱分布示意图。
(1)材料二中受旱严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
A. 冬小麦 B. 水稻 C. 玉米 D. 甘蔗
(2)材料三中中等以上干旱区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
(3)我国北方地区经常发生春旱,原因之一是我国降水季节具有________的特点。
(4)我国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有哪些?
(5)除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外,如何解决我国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的匮乏严重阻碍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单元测试 题型:选择题
农业部2013年底消息,我国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十年增长。为了让土地休养生息,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25°以上的陡坡耕地要进行退耕还林
B. 大量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C. 对重金属超标的土地将采取科学手段进行处理
D. 科学灌溉,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安徽省2017-2018学年下学期6月八年级地理学业考测卷 题型:选择题
(题文)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理区域是( )
A. 西北地区 B. 北方地区
C. 青藏地区 D. 南方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