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热带雨林中的水循环” 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森林分布在
A. 日本 B. 俄罗斯 C. 美国 D. 巴西
【2】热带雨林对当地的影响主要是
A. 当地50%的大气水来自于雨林
B. 形成降水的水汽全部来自于海水的蒸发
C. 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保存全部降水
D. 大量水汽被带离雨林地区,当地降水稀少
【3】为实现对热带雨林的持续保护,应该
A. 全面禁止对森林的砍伐 B. 禁止木材的流通和买卖
C. 建立保护区,逐步退耕还林 D. 修建道路和宾馆,吸引游客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最近,纪录片《航拍中国》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引发观众在网上一致点赞.第四集来到了黑龙江,片头是这样介绍的:大小兴安岭携手创造了一片森林的海洋,黑龙江和众多支流一起冲击出了两大平原,成为中国最大的粮仓.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C三座山脉分别是( )
A. 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 B. 小兴安岭、长白山、大兴安岭
C. 大兴安岭、长白山 小兴安岭 D.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2】材料里提到的两大平原是( )
A.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B. 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C.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D. 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3】下列关于东北三省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降水集中在冬季 B. 夏季高温少雨
C. 气候冷湿 D. 气候干冷
【4】东北三省种植面积最广的糖料作物和油料作物分别是( )
A. 甘蔗、油菜 B. 甘蔗、大豆 C. 甜菜、油菜 D. 甜菜、大豆
【5】东北三省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土地肥沃 ②地形平坦 ③冬季漫长严寒 ④地广人稀 ⑤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⑤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南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亚是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太平洋之间
B.南亚东临阿拉伯海,西临孟加拉湾
C.印度洋中有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两个岛国
D.南亚的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美国本土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附近是美国的乳畜带,其乳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 高温多雨的气候 B. 高原地形,草原广阔
C. 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 D. 地广人稀,利于放牧
【2】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美国的老工业区分布在南部和西部地区
B. 美国的新工业区分布在东北地区
C. 旧金山发展汽车工业,底特律发展微电子工业
D. 美国的老工业区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亚洲占世界陆地面积的30%,占世界目前人口的60%。读 “亚洲人口分布及三个城市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亚洲人口数量 (多/少),截止2017年共有7个国家人口总数超过1亿,分别是①中国、②印度、③印度尼西亚、④巴基斯坦、⑤孟加拉国、⑥日本、⑦菲律宾,你认为其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中国吗? (是/否),请说明理由 。
⑵ 亚洲人口总体分布特点是 (均匀/不均匀),中部人口 ,从地形角度分析,这里地势 ,你的判断依据是 ;从气候角度分析,这里降水 ,这可以从 位置找到原因。
⑶ 读图可知,亚洲的人口稠密区主要是 半岛、中国东部、日本沿海等地,这里多位于河流的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 、 等自然条件,悠久的开发历史、临海便利的 条件,使这里成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亚洲北部河流中下游地区人口 ,原因是 。
⑷ 通过人口分布原因的探究我们发现 、 、 等地理信息是了解区域的基础,关注要素间的联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认识区域中的地理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题文)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下面关于三江源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大部分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 B. 雪山、冰川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C. 被誉为“世界水塔” D. 地广人稀,不存在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每年5月,印度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东南部一些地区的最高气温甚至达到48℃以上,部分地区因高温已导致上千人死亡。读印度孟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读图可知孟买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特点是( )
①全年高温 ②全年温和 ③降水年际变化大 ④降水季节变化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造成印度每年5月持续高温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 西南季风来得晚,势力弱 B. 西南季风来得早,势力强
C. 东北季风来得晚,势力弱 D. 东北季风来得早,势力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