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地形区与所在大洲组合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亚洲
B.刚果盆地—南美洲
C.巴西高原—非洲
D.亚马孙平原—北美洲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面材料与“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位置确定为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这也是中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1)图中①②③代表我国三个科考站,其中____________是昆仑站。
(2)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降水稀少。
(3)南极洲的代表动物是____________。
(4)去南极科学考察的时间,一般选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即南半球的夏季,这时北半球大致处在____________季。
(5)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陆是__________,所以有些考察队选择从此进入南极洲。
(6)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相似的地方是( )
A.太阳光热资源丰富 B.水力资源丰富
C.都已经有人类定居 D.淡水资源丰富
(7)南极洲上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众所周知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湿的环境与大片的森林,而南极洲上冰天雪地,号称“白色沙漠”,为什么会有此种现象产生( )
A.气候变暖 B.人类活动
C.大陆漂移 D.植被迁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当地球公转至A点时,太阳直射______ (纬线)上,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_____日(节气),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量最______。当地球公转至C点时,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最______。当地球公转到B、D点时,全球昼夜______。
(2)如果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为90°,同一地区还有没有四季变化?______。有没有昼夜交替?______。
(3)在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______。
(4)地球位于C地时,日照市的白昼时间______ (长于、等于、短于)黑夜。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______(方向)移动。
(5)地球位于A地时,南半球处于______ (季节)。
(6)以北半球为例:
由A到B昼夜长短情况:______,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昼变________(长、短)夜变________(长、短)。
由B到C昼夜长短情况______,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昼变________(长、短)夜变________(长、短)。
(7)元旦这一天地球最接近图中哪个位置______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规则的椭球体
B.两极稍鼓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C.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规则球体
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学习《疆域》一课时,贝贝对中国地理位置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我国领土跨寒、温、热三带
B.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C.我国全部位于低纬度地区
D.我国地跨南、北半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地,位于东半球的是B地和______地,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_地,位于南半球的是C地,位于北半球的是____地。
(3)C地位于A地的______方向,B地位于C地的_____方向。
(4)B点位于低、中、高哪个纬度带:_____。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现象,可能发生在图中_____点所在的纬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果全世界中国人手拉手站在赤道上,能环绕地球赤道几十圈。”这句话说明( )
A.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我国人口密度大
C.我国人口数量多
D.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经纬网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的经纬度是( )
A. (40°E,20°S) B. (20°E,40°S)
C. (40°W,20°N) D. (20°W,40°N)
【2】图中,甲地位于乙地的( )
A. 正北方向 B. 东南方向
C. 正南方向 D. 西南方向
【3】关于甲、乙、丙、丁四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位于东半球、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B. 乙地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C. 丙地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D. 丁地位于西半球、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