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短文,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五个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每个选项只能用一次。

I have a friend. His name is Mike. On weekdays, 1 He has breakfast at 7 o’clock and then goes to school. His home isn’t far from his school. It’s only 2 kilometers. He rides his bike to school. 2He usually gets to school at 7: 40. He doesn’t like to be late.

He begins(开始)classes at 8 o’clock. 3 He has lunch at school. The food in his school tastes very nice. He likes eating vegetables and rice for lunch. In the afternoon, 4Mike usually gets home at about 5:00. Sometimes he plays games with his classmates. Then he gets home at 5:40. 5 In the evening, Mike does his homework. He goes to bed at about 9:40.

【答案】

1B

2E

3A

4C

5D

【解析】

本文介绍了我有一个朋友叫迈克。周日,他7点吃早饭,然后去上学。他的家离学校不远。只有2公里。他骑自行车上学。他通常740分到校。他8点钟开始上课。他在学校吃午饭。他学校的食物味道很好。他午餐喜欢吃蔬菜和米饭。下午,迈克通常5点左右回家。有时他和同学们玩游戏。然后他5:40回家。晚上,迈克做作业。他940分左右上床睡觉。

1细节理解题。根据下文的句子He has breakfast at 7 o’clock and then goes to school. 7点钟吃早饭,然后去上学。可知,上文应该提到他起床的时间,结合所给的选项可知,选择Mike gets up at 6:30. 迈克6:30起床。符合语境。故选B

2细节理解题。根据上文的句子He rides his bike to school. 他骑自行车上学。可知,下文应该提到他在路上的时间,结合所给的选项可知,选择It usually takes him 10 minutes to get to school. 他通常要10分钟才能到校。符合语境。故选E

3细节理解题。根据上文的句子He begins(开始)classes at 8 o’clock. 8点钟开始上课。可知,下文应该提到他中午有节课,结合所给的选项可知,选择He has four classes in the morning. 他早上有四节课。符合语境。故选A

4细节理解题。根据下文的句子Mike usually gets home at about 5:00. 迈克通常5点左右回家。可知,上文应该提到他放学的时间,结合所给的选项可知,选择Classes finish at 4:40. 课程4:40结束。符合语境。故选C

5细节理解题。根据下文的句子In the evening, Mike does his homework. 晚上,迈克做家庭作业。可知,上文应该提到他吃晚饭的时间,结合所给的选项可知,选择He has dinner at about 6:30 with his father and mother. 他大约6:30和父母一起吃饭。符合语境。故选D

怎样才能做对英语的补全短文

1、做题总思路:

  从分析题型知道,它只不过是要找出各选项在原文的出处而已,并且这个出处已经确定了5个填充处给予选择。

  针对这类题的要求和特点,我们可以运用综合分析排除法来选出正确的答案:一是不符合语法知识的排除,二是不符合逻辑结构的排除,三是不能使填充处前后内容衔接、意思连贯的排除。因此,做这类题的重点,一是选项句子,而选项句子重点是它的中心词,包括:名词、代词和连接词,这三种词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也是我们了解该选项句子意思,运用上述三种方法的前提,二是填充处的前后段或前后句子,弄清楚这个填充处所在位置的意义以及其前后段或前后句子的逻辑关系和内容意思,也是运用上述方法的前提。

2、做题步骤:

1)第一步:找出各选项句子中心词:名词、代词和连接词,了解这句子的大概意思(要该选项中划出其中心词并简要写其大意)。建议:如果有点英语基础,在做这一步之前最好快速游览一个全文,了解全文大概是讲什么的。然后,根据各选项句子的大概意思,初步设想一下它们最有可能的位置和彼此顺序。

2)第二步:按顺序了解某一个填充处前后段或前后句子的逻辑关系和大概内容意思。这也是类似找中心句子与中心词的方法,找出前后段最接近填充处的句子的中心词(名词、代词和连接词),或者找出填充处前后句子的中心词,了解其大概意思和相互间的逻辑关系。

3)第三步:把选项句子中心词及其大意与填充处前后段或前后句子的逻辑关系及大意进行对照,运用下述的做题技巧,综合分析排除,确定最有可能的选项或直接确定答案;并把确定了的答案划去和把最有可能的选项(ABC…)写到填充处,无论能否确定答案,都要接着往下做下一个填空处,以如类推。因为这类题是55,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筐,每个选项最多只能用一次,并且都必须用上,所以,不能确定最后唯一答案时,基本上可以通过做其它的填充处,甚至到最后把所有的填充处综合起来推敲,也可以确定各填充处的答案,因此,不要急于求成,困死在某一个填充处上。

4)第四步:利用综合分析排除法,最后理顺并最终确定各选项的所有位置。确定了所有答案后,把各选项对号入座,进行检查和印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地理上用字母表示经纬度,习惯上用S表示(  )
A.东经
B.西经
C.南纬
D.北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10年1月1日全面建成,从经济规模上看,将是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盟10国共创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对东盟93%产品的贸易关税降为零。

(1)仔细观察图中A岛上的山脉与河流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区域是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输往我国的热带经济作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

(3)近年来,通过B海峡运往我国的石油数量大增,因而此海峡成为我国的海上“生命线”,其石油主要来自________地区。

(4)C地区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图并根据所学内容思考:本区人口、城市应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A. 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 B. 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大

C. 总量小,人均占有量小 D. 总量小,人均占有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地球自转造成的自然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昼夜更替现象

B.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

C.昼夜现象

D季节变化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青藏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青藏可以品尝了由高原特有的农作物______酿造的美酒,这里气温虽然低,但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

(2)青海省玉树县的纬度比北京低,但是夏季气温却比北京低很多,原因是_______

(3)喜马拉雅山是____板块向北运动与_______板块挤压的结果。

(4)该地农业主要位于河谷地区,我们称之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与西北地区灌溉农业不同,决定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两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区为南北两极中的________地区。

(2)在图中的弧线①上画上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铅笔或黑笔均可)_______

(3)同样是极地地区,南极比北极的气温低很多,其原因是 ______

①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比北极地区高

②南极地区是陆地,北极是海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③南极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吸收的热量少

④南极地区没有动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甲地(15°W 23°N)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位于西半球
B.位于南半球
C.位于北温带
D.有阳光直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亚洲地图、中国地图、河北省地图、邯郸市区图,四幅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则其比例尺最小的是(  )
A.邯郸市区图
B.河北省地图
C.亚洲地图
D.中国地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