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丙两个区域划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B. 河流C. 气温D. 降水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B. 土壤C. 气候D. 市场
【3】A和B 两地所在纬度位置相近,但夏季均温不同,景观差异很大,主要因为( )
A. 海陆位置不同B. 季风影响差异
C. 海拔高度不同D. 人类活动差异
【4】下组诗句,描绘丙景观的是( )
A.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B. 春有百花冬有雪,秋有凉风夏有荷
C.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D. 乡村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
【答案】
【1】D
【2】C
【3】C
【4】B
【解析】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如图中甲为西北地区,乙为青藏地区,丙为北方地区,丁为南方地区。
【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甲为西北地区,乙为青藏地区,丙为北方地区,丁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为400mm等降水量线,因此两个区域划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故选D。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因素。故选C。
【3】图中的AB两地,分别是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海拔高低的影响,两地景观差异较大。故选C。
【4】丙地区是我国的北方地区,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故春有百花冬有雪,秋有凉风夏有荷。故选B。
本题考查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自然环境。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回答问题。
(1)亚洲的地理位置:从___________位置来看,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__________________以南。从___________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___________洋,西与___________ 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
(2)亚洲的气候:从图甲可以看出,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气候。
(3)亚洲的地形:从图乙可以看出,亚洲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下列因素中,对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是(______)
①欧洲人口密度高,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大,排放废热多
②欧洲三面临海,向西凸出,形似“大半岛”
③欧洲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大部分地方距海不远
④欧洲大陆大部分位于北纬40-60之间,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
⑤欧洲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使西北部沿海地区显著升温
⑥欧洲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平原广阔,连成一片,有利于大西洋上的暖湿气流长驱直入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花卉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热和降水,云南拥有种植鲜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读“云南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云南发展鲜花种植业最有利的自然条件为( )
A. 气候B. 地形C. 河流D. 市场
【2】20世纪80年代初,云南斗南率先改粮田为菜田,一改过去“半年没粮”的贫困面貌。90年代初又开始发展花卉种植业,自1987年种出了第一支剑兰,花农们的日子就越过越红火了。这段文字体现出( )
A. 市场需求决定农业生产类型
B.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C. 自然条件可被人类改造
D. 科技兴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长江流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发源于______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自西向东流,最终注入____海。下游主要流经的地形区为________平原。
(2)长江最大的支流2为_____,主要流经湖南省的支流1为_____。A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_____水电站。
(3)甲湖泊面积在不断的缩小,你能解释这种变化引起的原因吗?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南部部分地区遭遇强降水袭击,造成大面积洪涝灾害。下图是受灾省份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1】据图估算受灾省份的面积大约有
A.960万平方千米B.500万平方千米
C.210万平方千米D.20万平方千米
【2】此次受灾最严重的甲、乙两个省级行政区划的简称为
A.湘、黔B.桂、鄂
C.粤、赣D.粤、湘
【3】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荒漠、雷电、汽油都属于自然资源
B.土地、阳光、森林、水能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居世界首位
D.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种类贫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