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阿拉伯人身着长袍,头戴头巾打扮,与其相关的原因是(  )
A.风俗习惯
B.传统服装
C.地理环境
D.审美观念

【答案】C
【解析】阿拉伯人的服饰和当地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阿拉伯地区的气候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极其炎热.所以在沙特阿拉伯男子的传统打扮是着长袍、戴头巾,十分宽大,具有通风的效果,十分凉爽;同时之所以选用白色,是从光学的角度来说,白色能反射光线(即太阳光)达到祛热降署的作用,以此来帮助适应酷热的气候;长袍可以阻挡强劲的风沙.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从兴安盟出发到日喀则,进行一次穿越之旅,沿途可以观看到森林、草原、荒漠和雪域高原的奇异风光。影响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纬度位置

②海陆位置

③地形

④人类活动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

2喝青稞酒、酥油茶,以糌粑为主食,这是我国哪个地区居民的生活习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2月7日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罗斯海新站的地理坐标是( )

A. 75°N,164°EB. 75°S,164°E

C. 75°N,164°WD. 75°S,164°W

2建站期间在罗斯海新站附近最可能见到( )

A. 极夜现象B. 海面上烈风暴雪

C. 原野上鲜花盛开D. 冰原上石油钻井林立

3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科学考察站是( )

A. 长城站B. 中山站C. 罗斯海新站D. 昆仑站

4为了“爱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考虑到南极气候特点,昆仑站应尽可能选用的能源是( )

A. 风能B. 天然气C. 石油D. 煤炭

5我国在南极建立科考站一般选择在2月份,原因是( )

A. 白昼较长,利于科学考察B. 黑夜较长,利于星空观测

C. 此时正值南极的暖季,降水丰富D. 此时正值南极的冬季,风力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美国是一个多种族的移民国家,人口构成中,白人最多,黑人其次。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原住居民。据此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甲、乙人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为白色人种,乙为黄色人种

B. 甲为黑色人种,乙为白色人种

C. 甲为黄色人种,乙为黑色人种

D. 甲为白色人种,乙为黑色人种

2美国的原住居民属于( )

A. 混血人种B. 白色人种

C. 黑色人种D. 黄色人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国家出口产品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经济的主要特点是( )

A. 制造业发达

B. 农业发达

C. 以出口农矿产品为主

D. 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

2为改变经济发展现状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 大力发展粮食生产B. 加大矿产资源开采

C. 大力进口工业品D. 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绘制图幅一样大的四幅地图,所选比例尺最小的是( )

A. 学校平面图 B. 宣城市地图 C. 世界政区图 D. 中国政区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中少数民族有(  )
A.56个
B.55个
C.54个
D.53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1“日本地形及某年樱花开花时空分布”及图2“日本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最大的岛屿是_____________。著名火山乙是_____________

(2)日本是东亚岛国,描述日本的海陆位置:_____________

(3)日本的地形地势特征:①地形:_____________②地势:_____________

(4)日本樱花开花的时空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北海道樱花开花的时间,比九州要迟1个多月,试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

(5)丙地与丁地降水的季节差异是:

丙地_____________(夏/冬)季多_____________(雨/雪);丁地_____________(夏/冬)季多_____________(雨/雪)。

(6)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填交通运输方式)便利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夏季风
D.冬季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