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右图,完成题。

小题1: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位于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字母⑤代表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其名称是
A.阴山B.秦岭
C.太行山D.南岭
小题1:C
小题2:B

试题分析:小题1: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是三峡水电站。三峡水电站位于长江干流上,图中③ 、④水电站位于长江上,③是三峡水电站,④是葛洲坝水电站,三峡水电站相对于葛洲坝水电站距离重庆更近些。
小题2: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是秦岭,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山脉,它不仅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而且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的重要分界线,长江和黄河流域分界线,降水量800分界线,冬季气温0度分界线,秦淮线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另外秦岭还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7分)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美国的水资源对比表
 
   中国
   美国
   总量(亿米³)
    27000
    29700
 人均占有量(米³/人)
    2500
    14000
   总量居世界位次
   第六位
   第四位
 人均占有量居世界位次
  第120位
  第57位
材料二:我国水资源分布图

(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从___________沿海向___________内陆递减。(2分)
(2)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有效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1分)
(3)从图中的图例来看,海南岛在水资源分布上属于________________带。(1分)
(4)依据材料一,我国水资源总量比美国少__________亿立方米,居世界第_______位,人均占有量更比美国少,因此,每个公民在生活上要合理用水和_____________,提高用水效率,保护水资源。(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跨流域调水工程中,可解决唐山市缺水的措施是
A.引滦入津B.引滦入唐C.引黄入晋D.南水北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国年降水量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
A.由西南向东北递减B.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C.由南向北递增D.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关于“南水北调工程”正确的是:
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的问题
B.“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是利用已有京杭运河调水
C.“南北北调”工程的西线方案是解决华北缺水的问题
D.“南水北调”工程的是把黄河流域的水调到长江流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从季节分配看:夏秋       、冬春       ;从空间分布看:南          、东      西       。(6分)
  (2)南水北调工程可以解决水资源      分配不均的问题;该工程是把    水系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                    地区。(4分)
  (3)这一宏伟工程的重要意义是                                   。(4分)
(4)我国耕地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        (多/少),而水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         (多/少),由此可知,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           (合理/不合理)。(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南水北调工程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到
A.东北、华北B.华中、华南C.西北、华北D.西南、东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有关南水北调工程材料,分析回答:(15分)
社会各界关注的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确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调水,以缓解北方地区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适应西北、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1)南水北调工程将___、___、___、___四大流域连接起来。
(2)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是将___(河流)的水调往____地区;
东线调水可利用_____河道。
(3)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是从__水库调水,经过湖北、__、__等省输往北京、天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目前我国城市中严重缺水的城市多达(  )
A.100个B.110个C.120个D.130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