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来看,下列省区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 陕西 B. 福建 C. 新疆 D. 湖北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递减,东部季风区南多北少,所以降水量最多的是福建。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寒假期间,近千名游客从哈尔滨登上开往海南省三亚市的“越冬专列”。“越冬专列”主推“慢旅行”,采用“大窗车体”,让乘客一边体验季节变换,一边沿途欣赏大美风光。

(1)哈尔滨所处省份的简称是____,三亚所处省份的简称是____

(2)北京到南昌的旅途,经过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一线,该线以北主要的耕地类型是_____,该线以南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

(3)图中经过黄河下游地区,河水浑浊不堪,试分析其成因:__________

(4)南昌至柳州,沿途隧道、桥梁较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柳州所在省区主要少数民族是__________

(5)哈尔滨游客去三亚“越冬”的主要原因是三亚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非洲气候的基本特征是(  )

①湿热

②干热

③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④热带雨林气候覆盖整个赤道地区

A. ②③B. ①④C. ①③D. ②④

2非洲人口分布极不均匀,人口稀少的地区是(  )

①热带雨林气候区

②热带草原气候区

③热带沙漠气候区

④地中海气候区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3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以黑色人种为主,有“黑种人的故乡”之称

B. 地形以高原为主

C. 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D. 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缓慢,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不能作为地球大小的证据的一项是

A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B.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C.地球上居住着60多亿人口

D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多沙”是黄河忧患之一,黄河在下列哪个地区,泥沙含量迅速提高

A. 山西和陕西段B. 宁夏和内蒙古段C. 青海和甘肃段D. 河南和山东段

2黄河流经③和④时,应该

①发展灌溉②发展航运③注意防水土流失④注意防凌汛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3黄河在哪段形成“地上河”

A. 上游B. 中游C. 下游D. 中下游

4黄河上重要的水利枢纽,它的名称和功能是

A. 龙羊峡,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和供水B. 三峡,以防洪、发电、航运为主要功能

C. 小浪底,以防洪、灌溉、发电、调沙、减淤为主D. 小浪底以向北京调水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山山脚下的温度为22,海拔为1666,山顶的温度为10,那么这座山的山顶海拔高度是

A600

B3666

C200

D20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东南亚利用“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物产,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目前,中国从西亚进口石油的必经之路A是:

A. 巴拿马运河B. 英吉利海峡

C. 德雷克海峡D. 马六甲海峡

2东南亚地区符合水稻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A. 人口稠密B. 耕地少

C. 高温多雨D. 种植历史悠久

3东南亚主要的出口商品有:

A. 锡、小麦、葡萄

B. 焦麻、椰子、天然橡胶

C. 棉花、铁矿、黄金

D. 苹果、椰子、焦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条小河滋养了很多动物.一天,大家发现喝水变黑发臭了,于是纷纷找原因.原来是小猴往河里扔果皮,小猪往河里倒脏水…下列行为不会污染河水的是( )
A.节约用水,不用洗涤剂
B.乱扔果皮、纸屑
C.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四大地理区域中,以“干旱”为主要特征的是_______区域,以“高寒”为主要特征的是_______区域。(填字母)

(2)A、B两区域分界线是_____一线该线大致与我国一月______等温线和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3)A区域耕地类型以____为主,B区域耕地以_____为主,黑土地和黄土地分布在_________区域,油菜、甘蔗分布在______区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