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读“中国季风示意图“和“中国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的箭头①、②中,代表我国冬季风的是_______,冬季风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
(2)季风是影响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季风影响,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
(3)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分布着典型的季风气候,读右图,其中的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②是____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④地由于受不到季风的影响,大多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
【答案】① 寒冷干燥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
【解析】
该题以读“中国季风示意图“和“中国气候类型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我国的气候类型分布,中国季风气候的影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国东部是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分布区,在我国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其他地区称为非季风区,非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甚小。
(1)读图可知,我国冬季风主要来自西北严寒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多为西北风(或偏北风),气流寒冷干燥。
(2)读图可知,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季节;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夏季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旱涝灾害。
(3)读图可知,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①温带季风气候,④地由于受不到季风的影响,大多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2173万公顷,约占我国国土面积比重的12.7%。读下面两幅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耕地总量大,但人均面积很少,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B.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草地所占比重最大
C. 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
D.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为解决粮食问题可以把草地开垦为耕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长株潭城市群内部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湘潭是湖南省省会城市
B.株洲是湖南省规模最大的城市
C.长沙的旅游业在三个城市中相对较发达
D.株洲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中国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所代表的地形区为 ,当地主要的少数民族是 。
(2)图中B所代表的地形区为 ,这里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3)图中C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这里分布着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
(4)图中D山脉是 ,它和 (河流名称)组成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它是我国 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5)图中E是 ,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和“我国南、北方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比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其中,秦岭——淮河以北以 为主,以南以 为主。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在 、 和东南部的山区。
(2)土地利用要因地制宜,下列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合理的是( )
A 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发展林业 B 内蒙古高原主要发展畜牧业
C 大兴安岭主要发展种植业 D 新疆主要发展渔业
(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请你列举一项 。因此,我国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以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4)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对我国南、北方地区水资源和耕地资源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南方水资源多,耕地多 B 南方水资源少,耕地少
C 北方水资源多,耕地少 D 北方水资源少,耕地多
(5)解决我国华北地区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南水北调 B 兴修水库 C 节水灌溉 D 大水漫灌
(6)保护水资源,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是( )
A 立法保护 B 兴建污水处理厂 C 提高节水意识 D 提高水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为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图中各水文站的含沙量数据可知,含沙量增加最大的河段是( )
A. 源头一兰州 B. 兰州一河口 C. 河口一陕县 D. 陕县一入海口
【2】该河段含沙量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
A. 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B. 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严重
C. 工业发展快,土壤污染严重 D. 建设用地增多,耕地面积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