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A.渤海、琼州海峡
B.黄海、东海
C.南海、东海
D.渤海、黄海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A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内植物王国”,植物大多叶小、肉厚,这里大部分时间是荒芜的,只在每年8、9月荒漠百花盛开、生机再现,迎来短暂的生长季节。图中阴影部分示意A地区的位置。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多肉植物生长特征反映了当地8、9月
A. 接受到太阳直射、光照强B. 受湿润西风影响,降水多
C. 气温降低,蒸发量减小D. 晴天多导致昼夜温差小
【2】若A地区多肉植物运往中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过
A. 白令海峡B. 苏伊士运河
C. 巴拿马D. 马六甲海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两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北极地区位于________ (纬线)以北,包括________洋的大部分及其周围的亚、欧、北美三洲的北部及一些岛屿。
(2)图甲中A是________洲,B是世界最大的岛屿:________岛,位于北美洲。
(3)由图乙可知,南极地区主要以________ (海洋或陆地)为主,我们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月份是________。(填序号)
A.7月 B.8月 C.10月 D.2月
(4)图乙中,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_____洲。我国在南极地区的三个科学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站。
(5)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左图为“世界森林分布示意图”、右图为“热带雨林作用示意图”
(1)读左图,世界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多项选择)。
A. 亚洲西部 B. 赤道附近 C. 北美洲中部 D. 亚欧大陆北部 E. 南美洲南部
(2)左图中,①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②地森林中,树的叶片呈“针叶”状,角质层厚且蒸发面积小,②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
(3)如右图所示,热带雨林对保护全球环境的5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2:一份《吃掉亚马孙》报告揭示:巴西种植大豆,五年中使近11万平方千米的雨林消失,以雨林区所产大豆为饲料的鸡肉是全球许多连锁快餐店肉食供应链的一环。
(4)请你以一名消费者的名义,给那些被称为“毁林帮凶”的全球连锁餐饮公司提出你的诉求或倡议。(50-100字)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并结合部分地区气候资料,回答问题.
(1)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是________,因为一月平均气温在________以上;符合“气温年较差大,干旱少雨”特征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是________(填数字代号)
(2)根据夏季气温最低,可以判断属于青藏高原的是________(填数字代号)
(3)位于我国季风区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数字代号)
(4)判断:①属于________气候,②属于________气候
(5)乌鲁木齐比北京的降水少,原因是________,同在东部季风区,广州的降水比北京多,原因是________
(6)青藏高原为________气候,表现出明显的________气候特征,从图上看,地处新疆的________山脉也具有这种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亚洲南部三大半岛简图及中南半岛河流与人口城市分布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马泰所包含的国家有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泰国,由于三个国家相隔很近,所以组成了“新马泰”热门的出境游线路。去新马泰旅游的费用不高,且新马泰是中国人传统下南洋的地区,别说旅游了,几百年前就开始逐渐往东南亚迁徙定居。中国南方很多人都有东南亚的亲戚或者在东南亚有生意。中国人对新马秦地区很熟悉,再加上距离很近,文化相似,每年都有大量中国人选择那里作为出境游的去处。
(1)图中P________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________洋。
(2)读中南半岛河流与人口城市分布图,归纳人口城市分布的特点________,其中甲乙、丙三大半岛中人口分布相对稀疏的是________。
(3)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成为我国国人出境游热选之地,根据材料一简析原因________。(任答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东南亚和印度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南亚和印度的冬季风都来自亚洲从陆地吹向海洋的东北季风
B.东南亚的夏季风主要来自太平洋,印度的夏季风来自印度洋
C.东南亚和印度出现旱雨两季的时期相反
D.东南亚和印度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