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亚洲与北美洲的洲界线、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和日界线,“三线”穿过的海峡是

A.马六甲海峡 B.直布罗陀海峡

C.白令海峡 D.黑海海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A.黑龙江省 B.内蒙古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这种民居景观所在地区是(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关于这种民居景观所在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年降水量超过 1000毫米 B.该地区属我国西部干旱地区

C.该地区位于亚热带,水热条件好 D.该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桂林市灌阳县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曼谷、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图”,回答问题。

(1)曼谷降水最多的月份是 月,约为

降水最少的月份是 月,约为

曼谷4月气温是 ,12月气温是

(2)新加坡各月降水量均在 以上,各月气温约为

(3)曼谷的气候类型是

新加坡的气候类型是

(4)从图中可以总结归纳出这两种气候的特点分别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桂林市灌阳县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是

A.以高原为主 B.以平原为主

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D.以盆地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桂林市灌阳县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非洲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B.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是热带雨林区的珍贵树种

C.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各洲之冠

D.金刚石、黄金、石油的储量和产量居世界首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八年级下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显著。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略图。

材料二:乙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成为旅游热点之一。在地理课上,老师建议:去乙地旅游时间最好是7、8月;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品、羽绒服等;有心、肺、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需携带吸氧用具等。

(1)图中山脉①②中,属于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的是______(填数码)。

(2)甲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___________河。

(3)河流③是世界第三长河,目前已建成我国最大的__________水利枢纽工程。

(4)四位外国小朋友到图中四地区旅游后,交流各自见闻,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法国小朋友说:“我在甲地区的蒙古包内,品尝了牧民自己酿制的青稞酒,让我想起了家乡的葡萄酒。”

B.澳大利亚小朋友说:“我在乙地区看见了牦牛,而在我国东南和西南部有成群的绵羊。”

C.日本小朋友说:“我在丙地区看到了成片的麦田,我的家乡主要种水稻。”

D.埃及小朋友说:“我在丁地区看见了水乡景观,而我的祖国是一个沙漠之国。”

(5)丙地和丁地的糖料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八年级下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最早出现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的城市是( )

A.深圳 B.合肥 C.上海 D.北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省南校区八年级下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图,北京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市最冷月为__________月,气温是__________;最热月为__________月,气温是__________。

(2)北京市降水在全年分布__________(均匀、不均匀),主要集中于__________两个月,这两个月降水量达______毫米左右,降水量最少的季节是__________;

(3)北京市的气候特点是:冬季__________,夏季__________。

(4)列举北京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古迹(至少三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