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下面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第二大岛屿B是_______岛(名称);福建省隔C_______海峡与台湾相望。

(2)我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D_______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E是我国素有“聚宝盆”之称的_______盆地,从图中看,它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

(3)F是_______高原,土质疏松,缺乏植被保护,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降水集中的_______ (夏季/冬季),尤其是暴雨期间,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答案】海南 台湾 西高东低 昆仑山 柴达木 黄土 夏季

【解析】

(1)我国第二大岛屿B是海南岛,福建省隔C表示的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

(2)由图可知,我国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是D表示的昆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E是有“聚宝盆”称号的柴达木盆地,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

(3)图中F是黄土高原,这里由于土质疏松、植被缺少,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A.西北、西南、东北
B.东南、东北、西北
C.东南、西南、西北
D.西南、东北、东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建立并飞速发展的基础是因为中关村地区是我国( )
A.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B.自然环境最优美的地区
C.交通运输最便利的地区
D.科技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水能蕴藏量大的地带一般为( )
A.阶梯内部
B.平原河道上
C.水资源丰富地区
D.两阶梯交界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成语“南辕北辙”,指要到南方去,却驾着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最后不能达到目的地,“东辕西辙”,理论上可以到达目的地。解释其原因正确的是( )
①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经线等长;纬线不等长
③地球自西向东运动 ④经线是圆;纬线是半圆 ⑤经线是半圆;纬线是圆
A.①④
B.③⑤
C.①⑤
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的公转方向是__________,地球公转引起______变化。

(2)地球公转到③时太阳光直射在______上,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_______日,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时间最_____

(3)地球转到②时,时间大约是 ________前后,这一天黑夜和白天_______(填“一样”或“不一样”)长,太阳光直射______

(4)地球公转到①时,时间大约是_________,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________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我国地形地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B.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C.山地、丘陵、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D.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某班同学利用地球仪进行了探究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某同学想用线绳量算赤道的长度,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将线绳( )

A.水平绕地球一圈B.连接地轴的两端

C.通过地轴两端,绕地球一圈D.在距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位置垂直地轴绕地球一圈

2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线的形状为圆形B.纬线长度都相等

C.纬线指示东西方向D.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3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B.国际日期变更线

C.0°经线D.180°经线和0°经线圈

4经纬网的主要作用是( )

A.确定海拔高度B.确定地点位置

C.确定资源分布D.确定人口分布

5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时,应面向地球仪( )

A.顺时针旋转地球仪B.从右向左拨动地球仪

C.从左向右拨动地球仪D.手持地球仪绕桌子一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中国地形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①___________山脉;②_______山脉B________高原;C_________盆地。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________,A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牧区,其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________,D地区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