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______、干燥、烈风.我国已在南极洲建立了两个科学考察站:______站和中山站.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南极洲有“世界寒极”“风暴王国”“白色沙漠”之称.1985年,中国在乔治王岛建立了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
故答案为:酷寒;长城.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关于南极洲气候的不正确叙述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读下面南极地区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图③)”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位置确定为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这也是中国继长城站(图①)、中山站(图②)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1)我国三个科考站,其中纬度最高的是
 
站,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站.中山站在长城站的
 
方向.
(2)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和
 

(3)去南极科学考察的时间,一般选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即南半球的夏季,这时北半球大致处在
 
季.如果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他的其他方向都是
 

(4)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相似的地方是
 

A.太阳能资源丰富 B.水力资源丰富C.都有人类定居D.淡水资源丰富
(5)关于南极洲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酷寒、干燥、烈风是南极洲气候的突出特点
B、南极洲地处高纬,一年之内地面接受的太阳光热量很少
C、每年的4月到10月,是南极洲的暖季
D、南极洲有“寒极”之称,其中高原地形和巨厚冰层起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读下面材料与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经过182天的科学考察,3万2千余海里的航行,中国“雪龙”号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船于2010年4月10日抵达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考察队的队员们上冰盖,下大洋,在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等地圆满完成了各项科学考察任务.
(1)我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先后到达的科学考察站依次为
 
 
 
(填数字和名称).
(2)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
 
、干燥、烈风.
(3)南极洲的代表动物是
 

(4)去南极科学考察的时间,一般选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这时北半球大致处在
 
季.
(5)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
 
,所以有些考察队选择从此进入南极洲.
(6)①位于②的方向是
 

(7)南极洲上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众所周知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湿的环境与大片的森林,而南极洲上冰天雪地,号称“白色沙漠”,为什么会有此种现象产生
 

A.气候变暖    B.人类活动     C.大陆漂移    D.植被迁徙
(8)在图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2012年4月8日,历经163天、行程2.84万海里,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胜利凯旋.据此资料和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代表我国三个科考站,其中
 
是昆仑站.
(2)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
 

(3)南极洲的代表动物是
 

(4)去南极科学考察的时间,一般选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即南半球的夏季,这时北半球大致处在
 
季.
(5)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而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湿的环境与大片的森林,而南极洲上冰天雪地,号称“白色沙漠”,为什么会有此种现象产生
 

A.气候变暖   B.人类活动   C.大陆漂移    D.植被迁徙
(6)A点的经纬度位置(0°,66.5°S)  请在图中标出A点的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读下面材料与“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南极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位置确定为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这也是中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1)图中①②③代表我国三个科考站,其中
 
是昆仑站.
(2)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
 
、烈风、干燥.
(3)去南极科学考察的时间,一般选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这时北半球大致处在
 
季.
(4)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
 
,所以有些考察队选择从此进入南极洲.
(5)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相似的地方是
 

A.太阳光热资源丰富              B.水力资源丰富
C.都已经有人类定居              D.淡水资源丰富
(6)南极洲上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众所周知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湿的环境与大片的森林,而南极洲上冰天雪地,号称“白色沙漠”,为什么会有此种现象产生
 

A.气候变暖    B.人类活动      C.大陆漂移      D.植被迁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