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地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土地类型③为_____,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地区;土地类型④为_____,该类型与图二中的_____地区分布较吻合。
(2)土地类型⑤中,有零星分布的_____农业区,其农业发展的条件是_____。
(3)在我国东部的湿润、半湿润区,农耕区畜牧业较发达,并成为我国畜牧业的主体,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和___。
(4)在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由于开垦荒地,造成土壤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重现当年“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大洲A和大洲B的分界线是________.
(2)图中C是世界四大洋中的________洋.
(3)每年当F点出现极昼现象时,图中D点和E点气温更高的是________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特点明显
C.日月潭为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D.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隔台湾海峡与浙江省相望
B.地形以山地为主,水能资源贫乏
C.最主要的民族是高山族
D.最大的城市是台北,最大的港口是高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主要工业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①代表的是我国辽中南工业地.“辽”是省区______的简称,该区南临我国的渤海。
(2)②为我国的________工业区,它包括的省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为我国________工业区,它以直辖市________为中心,处在________(地形区),有河流穿过本区,该市东临我国的________海,有便捷的海河联运.
(4)④为我国________工业区,它位于我国的_______省,南临我国________海.包括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________和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列“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和“我国沿北纬36°附近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可以得出,我国地势特点为________,呈________状分布。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________岭、________山、巫山和雪峰山。
(3)受这种地势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自________向________奔流入海,方便了沿海与________的联系;在阶梯交界处也形成了丰富的________资源。
(4)结合两图判断,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是第________级阶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16春季东南亚各国旱情严重,我国通过澜沧江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缓解了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的旱情,我国开闸放水是因为( )
A. 湄公河流域气候干旱水源得不到补充
B. 湄公河的河水只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澜沧江
C. 在我国境内降水多于下游各国
D. 沿岸国家“同饮一江水”
【2】根据资料判断曼谷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季风气候 B. 热带雨林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3】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 )
A. 越南 B. 老挝 C. 秦国 D. 柬埔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蒙内铁路(蒙巴萨港一内罗毕)是东非铁路网的起始段,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港,被肯尼亚人誉为“世纪铁路”。根据远期计划,该铁路将连接肯尼亚、塔桑尼亚、马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南苏丹等东非6国。蒙内铁路是首条海外中国标准铁路。2017年5月31号正式通车。据此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蒙内铁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推进东非地区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建设
B. 对非洲国家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C. 从根本上解决东非运力低下的问题
D. 增加东非野生动物的外运能力
【2】蒙内铁路有许多桥梁式道路净高在6.5米以上是因为( )
A. 不影响野生动物的自由迁徙 B. 节约用地
C. 保护文物古迹 D. 特殊地质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