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中国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线大致通过________(山脉)——___________(河流)一线;这条分界线与我国1月份________℃等温线大体一致。
(2)B线以西,农业部门以________业为主。
(3)C地区耕地类型为________(旱地或水田),粮食作物以________为主。
(4)C、D两地中,夏季平均气温较低的是________地,年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____地。
(5)C、D两地中,汉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E区域的河流以______(内或外)流河为主。
【答案】秦岭; 淮河; 0; 畜牧; 水田; 水稻; D; C; C; 内。
【解析】
根据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进行分析解答。
读图分析可知:
(1)图中A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2)图中B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把我国大致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东南半壁受季风影响,雨热同期,以种植业为主。西北半壁地处内陆,除少部分山地有较多降水外,以畜牧业为主。
(3)以秦岭、淮河为界,C南方多丘陵、山地,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4)C、D两地中,夏季平均气温较低的是D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年降水量较多的是C南方地区。
(5)C、D两地中,汉族主要分布在C南方地区。与外流河相比,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明显不同。这些内流河多分布在E西北地区。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中国政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领土最西端在( )
A.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B.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C.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D.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2】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
A.热带B.北温带C.南温带D.北寒带
【3】我国南北跨纬度( )
A.约49°B.约69°C.约80°D.约5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部分山脉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C是_______山脉;I是_______山脉,其东侧的省区是_______省。
(2)山脉B、C之间的地形区是_______,因为其海拔高而被称为“_______”。
(3)山脉D的走向是_______,其东侧的地形区是_______,西侧的地形区是_______。
(4)山脉往往是重要的地理事物分界线。例如E是_______山脉,其西侧是________(地形区),东侧是_______(地形区);它还是_______省和_______省的省界线。
(5)图中位于我国最东的山脉是_____(填字母代号),它位于我国的_______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中国的邻国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填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邻国: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隔海相望的国家:⑤________,⑥________。
海域:⑦________,⑧________。
大洋:⑨________, ⑩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台湾省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浙江省隔台湾海峡相望B. 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植物资源丰富
C. 主导产业为原料密集型产业D. 最大的贸易伙伴是祖国大陆
【2】台湾岛铁路线环岛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B. 海陆因素C. 地形地势D. 河流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生态建设
B.只要植树种草就可以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C.应该在坡度陡的地方种植山杏和优质牧草
D.不能在黄土高原地区发展畜牧业和种植农作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形复杂多样,以平原为主
B. 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
C. 亚洲的发达国家有日本、伊拉克、沙特阿拉伯
D. 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