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列灌溉方式属于节水农业的是(  )。

A.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B. 选择耗水量大的农作物

C. 采用大水漫灌、自流灌溉的灌溉方式 D. 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解析】
在农业方面的节水措施有:①改变灌溉技术、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②改变作物品种,在北方缺水的地区种植耐旱、耗水量小的农作物,节约灌溉用水.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水污染.根据题意.

故选:D.

【点评】中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3

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有

①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 ②滥伐森林,植被减少 ③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严重

④人口增长过快,造成房源短缺,不得不占用耕地开拓房源 ⑤占用农田挖塘养鱼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国策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但在土地利用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解析】
我国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由于长期以来靠天养畜,超载放牧或弃牧毁草开荒,再加上管理不善,造成1/3的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使草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所以“滥伐森林,植被减少、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严重、人口增长过快,造成房源短缺,不得不占用耕地开拓房源”,都属于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应牢记基础知识,提高答题效率.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4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 )

A. 兴修水库 B. 节约用水 C. 跨流域调水 D. 开发地下水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因此通过兴修水库等措施,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通过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5

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或调节河水水量季节变化)大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

A. 兴修水库 B. 节约用水 C. 跨流域调水 D. 防止水污染

【答案】A

【解析】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或调节河水水量季节变化)大的有效措施是兴建水库,故答案选A。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6

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是( )

A. 冬春多,夏秋少 B. 冬春少,夏秋多 C. 东部多,西部少 D. 东部少,西部多

【答案】B

【解析】我国的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时空分布部均匀,从时间上来看,冬春少,夏秋多;从空间上来看,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所以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是冬春少,夏秋多,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需要识记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是冬春少,夏秋多,从空间上来看,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7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 )

A. 输水线路较短 B. 人口少,最为经济

C. 可以利用已有河道及天然湖泊 D. 南高北低方便引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福建省2017-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

我国北方人喜食面食,南方人喜食米饭,沿海人喜食海鲜,内蒙古、新疆、西藏人喜食牛羊肉,说明影响饮食习惯的主要是:( )

A. 土壤 B. 物产 C. 经济水平高低 D. 海拔高低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我国南方地区渔业发达,南方人喜食海鲜,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畜牧业发达,其居民喜食牛羊肉,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与当地的物产是相关的.

【解析】
我国北方人喜食面食,南方人喜食海鲜、内蒙新西藏人喜食牛羊肉,说明影响饮食习惯的主要是当地的物产.

故选:B.

【题型】选择题
【结束】
8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下列中的:

A. 维吾尔族 B. 壮族 C. 蒙古族 D. 藏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单元检测题 题型:选择题

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吻合的地点是( )

A. 90°W 89°S B. 80°E 40°N C. 10°E 10°S D. 18°W 0°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赤道的周长是四万公里,也就是八万里,身处赤道上时,地球自转一圈正好是它的周长,所以就是“坐地日行八万里”了,而与所处地点的经度无关,故选择答案C.

考点:赤道的周长

【题型】选择题
【结束】
6

贝贝到厦门旅游,看见宾馆大厅的四个时钟(如下图),同一时刻四个城市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

A. 地球绕地轴不停自转 B. 厦门纬度低

C. 地球绕太阳不停公转 D. 宾馆时钟坏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单元检测题 题型:选择题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 (    )

A.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B. 均匀分布

C. 东多西少 D. 西北、东北

【答案】A

【解析】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故答案选A。

【题型】选择题
【结束】
7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心声。请你判断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所在省(区)是(  )

A. 新疆 B. 西藏 C. 广西 D. 内蒙古

【答案】C

【解析】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了全国人口的92%,而其余55个民族人数很少,所以统称为少数民族,而壮族是人数最多的,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故选A。

【题型】选择题
【结束】
8

贴春联是我国的传统民俗.春联“苗寨黔山黄果树,酒乡赤水”和“沃野龙江稻谷香,林海雪原”反映的省区分别是(  )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单元检测题 题型:选择题组

读“中国地理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960万平方千米是指我国的 (  )

A. 陆地总面积 B. 含领海在内的总面积

C. 领海总面积 D. 领空总面积

2.对我国地理位置的正确描述是 (  )

A. 亚洲东部.东临大西洋

B. 亚洲中部,西临太平洋

C. 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

D. 亚洲中部,东临太平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单元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漫画反映的问题,在下列哪个地区突出(  )。

小草的哀求

A. 塔里木盆地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内蒙古高原 D. 珠江三角洲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小草的哀求表现出超载放牧的问题,在内蒙古高原地区表现突出,故答案选C。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的是超载放牧的问题,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题型】选择题
【结束】
9

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  )。

A. 河流水和湖泊水 B. 高山冰雪融水

C. 大气水 D. 地下水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 高山冰雪融水、大气水、深层地下水较难以利用。故本题选择A。

考点:水资源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0

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是(  )。

A.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B. 水污染

C. 社会经济的发展 D. 人口增长过快

【答案】A

【解析】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是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过快,用水量增大,并且水污染和浪费严重是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原因,故本题选A。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1

读“我国部分流域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图反映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

A. 东多西少 B. 南多北少

C. 东南多,西北少 D. 夏秋多,冬春少

3.4.针对图中反映的水资源分布不均状况,我们采取的措施为(  )。

A. 兴建水库 B. 引黄济青

C. 南水北调 D. 节约用水,保护水

【答案】

5.6.B

7.8.C

【解析】

9.10.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长江及以南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在4000立方米/年以上,而长江以北的海河、黄河、淮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在500立方米/年左右,所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为南多北少。

11.12.图中反映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应采取跨流域调水措施,引黄济青工程是将黄河的水引至青岛,不能从整体上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所以选C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2

下列灌溉方式属于节水农业的是(  )。

A.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B. 选择耗水量大的农作物

C. 采用大水漫灌、自流灌溉的灌溉方式 D. 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单元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有关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资源可以不断开发利用,不必节约和保护

B. 旱涝灾害等都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所致

C. 可再生资源要注意保护和培育,才能永续利用

D. 非可再生资源,应加以保护,严禁使用

【答案】C

【解析】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要注意保护和培育,使其永续利用;如果不合理利用,也可变为非可再生资源。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旱涝灾害的发生有自然原因,如夏季风反常;也有人为原因,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乱砍滥伐等。

【题型】选择题
【结束】
3

对于我国自然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 我国自然资源非常贫乏

C.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

D. 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十分乐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地理期末试卷 题型:选择题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相比( )

A. 东岸多 B. 西岸多 C. 一样多 D. 不一定

【答案】A

【解析】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看出,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地区降水多,大陆西岸地区降水少,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熟记“三多三少”即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回归线两侧的大陆东岸多,大陆西岸少;温带地区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题型】选择题
【结束】
31

某山山脚下温度为 16℃,山项温度为 10℃,这座山相对高度约为( )

A. 2000 米 B. 1000 米 C. 600 米 D. 200 米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地形对气温也会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会下降0.6℃,所以某山山脚气温为16℃,山顶气温为10℃,这座山相对高度约为1000米,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地形对气温影响的有关知识.

【题型】选择题
【结束】
32

以下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的是(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高原山地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寒带气候

【答案】D

【解析】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圈以内。

【题型】选择题
【结束】
33

读A、B两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面小题。

1.2.A地气温特点是

A. 终年严寒 B. 夏季高温 C. 四季如春 D. 全年高温

3.4.B 地降水最多的季节是( )

A. 冬季 B. 秋季 C. 夏季 D. 春季

【答案】

5.6.D

7.8.C

【解析】

9.10.由图可知,A地最冷月均温在15℃以上,为热带;所以 A地气温特点是终年高温。正确答案选D。

11.12.由B图降水量可以判断,最多月份为7、8月,在夏季,故选择答案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气候类型的判读。

【题型】选择题组
【结束】
34

某地人口出生率为 1.6%,人口死亡率为 0.5%,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A. 2.1% B. 1.1% C. 1.5% D. 0.5%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因为某地人口出生率为1.6%,死亡率为0.5%,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6%-0.5%=1.1%.

考点:人口自然增长率

【题型】选择题
【结束】
35

下列地区人口稀疏的是( )

A.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B. 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地区

C. 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D. 欧洲西部的平原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北京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地理事物中,与青藏高原高、寒特征无关的是(  )

A. 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B. 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C. 地热资源丰富    D. 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青藏地区,其自然环境特征为“高”、“寒”,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选项A正确;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选项B正确;因为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地带,地热资源丰富,与高寒无关,选项C错误;青藏地区城镇均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选项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

【题型】选择题
【结束】
22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A. 藏族 B. 壮族 C. 汉族 D. 维吾尔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了全国人口的92%,而其余55个民族人数很少,所以统称为少数民族,而壮族是人数最多的,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少数民族的有关知识.

【题型】选择题
【结束】
23

如图中甲、乙两条大河注人的海洋分别是( )

A. 甲注入东海、乙注入南海 B. 甲注入黄海、乙注入渤海

C. 甲注入渤海、乙注入东海 D. 甲注入南海、乙注入渤海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并在阶梯的交界处形成丰富的水能。据图可知:甲是我国第二长河黄河,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乙是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和湖泊。

【题型】选择题
【结束】
24

北回归线自东向西依次穿过的省区是( )

A. 福建、广东、广西、云南 B. 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C. 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D. 广西、广东、云南、台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