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绵阳的小明设计了一条“四大地理区域之旅”的考查线路,以此来感受祖国山河的辽阔与壮美,各民族的团结与和谐.
(1)当火车穿行在辽阔的A
 
平原上时,小明看到铁道两旁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2)一到北京,小明便来到清华大学和人民大会堂附近留影,感受北京作为
 
中心的氛围,并游览了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3)从哈尔滨到呼和浩特,火车穿越了B山脉
 
,小明发现人们因地制宜在山上发展
 
业,B山脉东侧发展种植业最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B山脉西侧的呼伦贝尔草原上分布看图中所给牲畜中的
 

(4)小明在呼和浩特周边体验了
 
(甲或乙)的民居生活,在拉萨,小明发现该地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地区,并对拉萨的自然环境进行了概括,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地高天寒  B.冬寒夏凉  C.日温差大  D.年温差大
(5)从绵阳到哈尔滨气温逐渐
 
,主要影响因素是
 
,从拉萨回绵阳途中要注意防范暴雨引发的山地灾害,如
 
等.
(6)由图可知,小明这次旅行依次到达的四大地理区域是:
 
(绵阳)→
 
(哈尔滨)→
 
(呼和浩特)→
 
(拉萨).
考点:中国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首都北京的地理概况
专题:
分析:读图可得,A是华北平原,B是大兴安岭,该山脉是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分界线,图中的哈尔滨位于北方地区,绵阳位于南方地区,呼和浩特位于西北地区,拉萨位于青藏地区.
解答:解:(1)A是华北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
(2)北京的清华大学和人民大会堂体现了北京作为文化和政治中心的氛围,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是颐和园.
(3)B山脉是大兴安岭,人们因地制宜在山上发展林业,大兴安岭东侧发展种植业最有利的气候条件是雨热同期,大兴安岭西侧的呼伦贝尔草原上分布有三河马.
(4)呼和浩特的传统民居是蒙古包,拉萨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拉萨的自然环境特点是地高天寒、冬寒夏凉、日温差大、年温差较小.
(5)从绵阳到哈尔滨气温逐渐降低,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从拉萨回绵阳途中要注意防范暴雨引发的山地灾害,如滑坡等.
(6)由图可知,小明这次旅行依次到达的四大地理区域是:南方地区(绵阳)→北方地区(哈尔滨)→西北地区 (呼和浩特)→青藏地区.
故答案为:
(1)华北;小麦;(2)文化和政治;颐和园;(3)大兴安岭;林;雨热同期;三河马;
(4)乙;雅鲁藏布江谷地;D;(5)降低;纬度因素;滑坡;(6)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后解答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对矿产、能源依赖最强的人类文明发展阶段是(  )
A、采猎文明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D、信息文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是(  )
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D、成都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日本、印度示意图,回答问题.
(1)印度的夏季风来自于
 
洋,风力的强弱和时间的早晚使印度
 
灾害频发
(2)图中字母B是
 

(3)图中字母A是日本最大的岛屿
 

(4)日本的经济模式是
 
工业区集中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我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国,东西南北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在寻求地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因地制宜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读甲、乙两图及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区纬度相近,但降水差异显著,
 
地降水较多,请简要解释导致甲乙两地降水不同的原因.
 
(至少写两条).
(2)图中①、②两条河流为内流河的是
 
.此河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阶梯.
(3)甲、乙两地区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各不相同,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
 
业基地,乙地区以
 
业为主,但由于纬度较高,经常受
 
的影响,易发生低温冻害;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优质长绒棉产区,与长江下游地区相比,该地区种植长绒棉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至少写两条)
(4)实施西部大开发后,甲地区油气资源得到开发利用,通过
 
工程将这里的天然气运送的我国的东部,发挥了西部地区的
 
优势,同时也缓解了东部地区
 
供应紧张的局面.
(5)乙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发展重工业的资源条件是
 
,近些年出现了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哪些?
 
(至少写两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中国外交部长与巴西外长的会晤属于(  )
A、南北对话B、南南合作
C、南北合作D、南南对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