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17.如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1)根据图中河流流向(自西向东流),请在图中左上角方框内用“”正确画出指向标,并用“N”标注正北方向
(2)A、B两地适合攀岩运动的是A;C、D两地易形成河流的是D,判断依据是D处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形成河流;
(3)若①地的气温为25℃,则②地的气温约为22℃.图上两山顶之间的距离是3厘米,其实地距离是900米;
(4)若图示区域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那么丙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5)沿甲、乙两条路线登山,比较容易的是甲,原因是甲处等高线比乙处稀疏,坡度较缓,容易攀登.

分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解答 解:读图可知,(1)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方,根据图中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流,确定指向标的方向.
(2)A、B两地中,A地是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陡崖处适合攀岩运动;C、D两地中,D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易形成河流.
(3)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①地海拔为200米,②地海拔为700米;若①地的气温为25℃,则②地的气温约为25°C-(700米-200米)÷100×0.6°C=22℃.图上两山顶之间的距离是3厘米,其实地距离是3厘米×30000=900米.
(4)若图示区域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那么丙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5)沿甲、乙两条路线登山,甲处等高线比乙处稀疏,坡度较缓,容易攀登,应从甲处攀登.
故答案为:
(1)如图:

(2)A;D;D处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形成河流;
(3)22;900;
(4)水稻;
(5)甲;甲处等高线比乙处稀疏,坡度较缓,容易攀登.

点评 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船队从上海市出发,最终到达E国东部港口城市加尔各答.读世界部分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代号所表示的地理名称:
①我国著名的海峡A台湾海峡;
②我国南部海域B南海;
③东南亚著名的海峡C马六甲海峡;
④四大洋中的D印度洋;
(2)图中E、F处人口稠密的是E,因为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农业 发展较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以武汉为核心的长江中游产业带,以重庆为核心的长江上游产业带,正使长江成为一条综合实力雄厚的产业巨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是四川盆地,②是巫山山脉,③是武夷山脉,④是东海.
(2)说明长江对沿江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影响:为工业生产提供淡水资源;提供便利的河运(2点,)
(3)试描述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地处中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的结合部;发达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处于对外开放的前沿,开放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等.
(4)沿江工业基地的发展使本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请举一个环境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问题:大气污染(酸雨);整改措施:控制工业污染、开发新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读图,该河流是我国乃至世界上     的河流.(  )
A.流量最大B.流程最长C.水土流失最严重D.水能资源最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日本工业集中分布于如图所示阴影地区的原因是(  )
①城市和人口集中             
②环境无污染
③多优良港湾                   
④产品主要供出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大洲面积最大B.②大洲有“热带大陆”之称
C.③大洲位于南半球D.④大洲有极昼极夜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是(  )
A.台湾地区B.东南亚地区C.港澳地区D.其它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我国人口总数规模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国防兵源不足B.劳动力短缺
C.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所示四地中,降水最多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