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12.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
(1)据“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得出,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1950年以后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是迅速增长.
(2)“不同辈分的井深”这幅漫画,反映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过多,过快对资源、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3)针对漫画反映的问题,你觉得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分析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采矿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引发了各种灾害,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解答 解:(1)人类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如图1950年以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的时期.到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2)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加大了对资源的开发,“不同辈分的井深”这幅漫画,反映出人口过多,过快对资源、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3)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中国是人口控制的成功典范.中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今天,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并逐步走上了计划生育的道路.
故答案为:(1)缓慢;迅速增长;(2)人口过多,过快对资源、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3)控制人口数量,实行计划生育.

点评 考查世界的人口问题,要理解记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请选出大庆所属的温度带、干湿地区和气候类型(  )
A.中温带 湿润区 温带季风气候B.暖温带 半湿润地区 温带大陆气候
C.中温带 半湿润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D.暖温带 湿润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正确的是(  )
A.①山脉-唐古拉山B.②水利枢纽-三门峡
C.③湖泊-洞庭湖D.④城市-上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处为河套平原,其发展农业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黄河水.(填河流名)
(2)②处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中的辽中南工业基地,从北京经沈阳到黑龙江省会哈尔滨的铁路线是京哈线.
(3)淮河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北侧属于暖温带,南侧属于亚热带.
(4)太原和济南两大城市中,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是太原.
(5)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位于北京市.
(6)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最北段大致与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读“珠江-西江经济带图”(如图),完成答
(1)珠江-西江经济带图主要分布的省区(名称)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
(2)西江干流流经城市很多,经过城市市中心有来宾市、梧州市、云浮市(任写3个)
(3)肇庆市旅游局若要规划一个西江旅游项目,乘船游览西江,一览两岸的美景.以端州区为例,就有很多,如元魁塔.请你说说还有哪些景观.羚羊峡、崇禧塔、阅江楼、包公祠、白沙龙母庙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如图为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读图,判断对错
(1)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总体特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2)甲地位于干旱地区,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3)乙地位于半干旱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
(4)丙地位于半湿润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
(5)丁地位于湿润地区,水热条件好,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读“中国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地形特征通常描述为“三山夹两盆”
①是昆仑山脉 
②是天山山脉 
③是阿尔泰山脉
A是塔里木盆地
B是准噶尔盆地
2.填写下列地形区的名称:
④是喜马拉雅山脉.
⑤是秦岭(山).
C是东北平原.
D是华北平原.
E是青藏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我国渔民在南海某地(10°N,117°E)附近海域捕捞作业,受到了某邻国军舰的干扰,我渔政船立即从海南某地(20°N,110°E)前往事发地点.渔政船应该选择的前进方向大致是(  )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正南方向D.东南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该地农业结构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B.粮食政策调整C.城市化快速发展D.灌溉技术的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