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今年2月初,我国第33次南极科考队到达罗斯水域,刷新了全球科学考察船在南极海域到达最南的记录。结合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罗斯海水域地处南、北半球_______半球,西半球中的_______半球。

(2)罗斯海水域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这次科考船到达该海域时科考队员_______(能或不能)看到阳光斜射。

(3)请你就这次科学考察提出一个地理问题,并作答。

(4)就保护罗斯海,人人有责”写出简要的演讲提纲。

【答案】

(1)南;西;

(2)南寒;能;

(3)为什么要去2月初进行南极科考?因为此时,南极为夏季,气温相对较高,便于开展科考活动;

(4)罗斯海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状况,罗斯海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由此可判定,罗斯海水域地处南、北半球的南半球,东、西半球中的西半球

(2)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由此可判定,罗斯海水域位于南极圈以内,属于五带中的南寒带2月为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因此,这次科考船到达该海域时,科考队员能看到阳光斜射

(3)此题具有开放性,所提问题符合要求,丙自己做出回答即可如为什么要去2月初进行南极科考?因为此时,南极为夏季,气温相对较高,便于开展科考活动

(4)演讲提纲符合保护罗斯海这一主题即可内容可包括罗斯海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状况,罗斯海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6725日长沙市当选为2017东亚文化之都

材料二:湘江是湖南省最重要的水运河道,它与长江贯通,有通江达海之利。湖南省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外运的产品和进口的原材料,为了节约成本,往往选择水运。

材料三:图15

1写出F列地理事物的名称:行政中心A_________;矿产地B_________铅锌矿

2对湖南省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

3在湘、资、沅、澧四水中,干流流经邵阳市的是_______

4请你叙述湘江河运对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邵阳中考)“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位于亚洲的哪个区域(   )

A. 南亚 B. 中亚

C. 西亚 D. 北亚

2海上丝绸之路没有经过的“交通要塞”是(   )

A. 苏伊士运河 B. 马六甲海峡

C. 巴拿马运河 D. 台湾海峡

3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密切。海上丝绸之路所经之地——肯尼亚,其所在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普遍看到的民居是(   )

A. 茅草屋 B. 竹楼

C. 四合院 D. 窑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地区中,既在湿润区,又在亚热带的是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珠江三角洲 D. 塔里木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最低处死海的海拔4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8844米 B、9244米

C、12844米 D、8444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日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B.耕地面积大,多使用大型农机具

C.工业原料和燃料依赖进口

D.工业区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世界屋脊之称的大高原是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的数字表示的是 海拔还是相对高度?,图中的等高距是 米,两个山峰的相对高度是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山体部位名称:

3分别从爬到山顶,哪条路比较容易,原因是什么?

4地哪里可能发育一条小河,河流流向大致是向哪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是 ( )

A. 洪涝 B. 干旱 C. 寒潮 D. 梅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