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有学者按自然地理特征,将中国划分成图中所示的四块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各区域地理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绿色中国”——草原广袤,牛羊成群

B. “银色中国”——沃野千里,绿树成荫

C. “金色中国”——茫茫戈壁,黄沙漫漫

D. “黄色中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

2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 )

A. “黄色中国”的传统民居窑洞——黄土广布、沟壑纵横

B. “金色中国”的坎儿井——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C. “银色中国”的内外交通不便——河网密布,著名的水乡

D. “绿色中国”的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答案】

1C

2C

【解析】

1“金色中国”——草原广袤,牛羊成群,A错误;

“黄色中国”——沃野千里,绿树成荫,B错误;

“金色中国”——茫茫戈壁,黄沙漫漫,C正确;

“银色中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D错误;

C

2我国四大地理单元自然景观差异大,“绿色中国”是我国的南方地区,它的内外交通不便——河网密布,著名的水乡,“银色中国”是指我国的青藏地区,青藏地区不是著名的水乡;C错误,其它选项正确;故选C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自然和人文景观。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半球从东西半球看,属于_____半球。

(2)大部分位于该半球的大洲有北美洲和______洲,两大洲的界线是_____运河,两大洲东侧濒临的大洋是_______

(3)A国家是______。B河流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东南亚图,回答问题.

(1)东南亚地处亚洲与_______洲,太平洋与_______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2)东南亚由_______半岛和_______群岛两大部分组成.

(3)马六甲海峡位于______________之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峡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近年来,我国每年约增长1200多万人口,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基数大
C.大量国外人口迁入
D.自然条件好,经济发展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和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普遍 (有或无)结冰现象。

(2)甲区域地跨我国的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大部分地区属于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3)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示意图可知,黄河含沙量最多的是 游河段,对该河段的治理措施正确的是

A.陡坡地建梯田 B.植树种草 C.加固河堤 D.修路采矿

(4)图中所示铁路干线A的名称是 线,它连接了我国甲区域的京津唐工业基地和乙区域的 工业基地。

(5)北回归线经过我国南部的四个省级行政区,最西部的B省简称是 ,该省西部的C 山脉,为乙区域与丁区域的分界线。

(6)下图为丙区域东西向景观变化示意图,由图可知,该区域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 (增加或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比例尺中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A. 1/50 B. 1/5000 C. 1:50000 D. 1:50000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地区最突出的地表特征是_____,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为治理此问题可采取的生物措施有_____

(2)②处为_____山脉,此山以西是_____省,以东是______(地形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

(3)可以缓解该地区水资源供应紧张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赤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
B.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C.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经线圈
D.赤道的长度大于任一经线圈的长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南亚图,回答问题。

(1)南亚1月盛行_____风向,降水____,是南亚的旱季;南亚7月盛行____风向,降水多,是南亚的____季。

(2)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密切相关,一般而言,B图中的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盛,容易产生_____灾害,反之,来得晚,退得早,风力不足,就容易产生______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