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虚线是____________等降水量线分界线,此线以西为____________地区,降水____________。

(2)B虚线是____________分界线,此线以东地形以____________为主。

(3)C线为一月____________℃等温线,大体与__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此线以北耕地以____________为主,以南以____________为主,海南的农作物熟制是____________。

【答案】(1)400毫米 干旱半干旱区 稀少(2)二、三级阶梯 平原丘陵 

(3)0  800 旱地 水田 一年三熟

【解析】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我国的气候和地形的复杂多样,使得我国农业类型多样。

(1)我国的降水由东南向西北内陆递减,从图中可知,A虚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界线,此线以西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阶梯状分布,从图中可知,B线是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我国第三阶梯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和丘陵。

(3)秦岭—淮河的意义:①、一月0℃的等温线;②、800mm年等降水量线;③、暧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④、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海南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作物熟制是一年三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要实现黄土高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是 ( )

A.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

B.提高粮食产量

C.大力发展交通

D.大力发展旅游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世界文化遗产:意大利的 、法国巴黎的塞纳河岸、巴西的 、中国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山西省的 、安徽省的 和西递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油料、糖料作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分别代表的经济作物是: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

(2)属于秦岭淮河以北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秦岭淮河以南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类作物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_______盆地,D类作物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_______丘陵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台湾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 )

A.高山族 B.彝族 C.傣族 D.黎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亚欧大陆沿87°E的地形剖面图”,并对照亚洲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山脉,B是________山脉,C是________山脉。

(2)B和C之间的地形名称叫________,属于________气候类型。

(3)D处的河流叫________江,其下游流域属__________气候(类型),夏季水量大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问题。

(1)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第十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分别于2012年3月5日14日和3月3日13日在北京召开。由此说明北京的城市职能之一是( )

A.全国的政治中心 B全国的经济中心C.全国的文化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

(2)家住北京的中学生小明乘火车,沿京包包兰线、 线,从北京到乌鲁木齐进行观光考察。后来小明翻越① 山脉进入了塔里木盆地,游览沙漠景观。在新疆逗留期间,

还游览了如图所示的当地著名的引水工程是

(3)小明发现当地的瓜果特别甜,请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点说明原因。

(4)后来,小明又经青海从西宁乘火车沿 线到了拉萨。

(5)划分甲、丙两区域的主导因素是 。下列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属于丁区域的是 。请简要说明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这里的如果是世界的,那么这座是指(

A天山 B珠穆朗玛峰 C昆仑山 D阿尔卑斯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澳大利亚图”,完成下列问题。

(1)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原因是_________

(2)有利于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是______

(3)悉尼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港口和工业中心,该城市及周边地区人口稠密,其原因有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