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结合中国的区域差异,读右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B和C区域的分界线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B.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C.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D.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横穿D、C区域的河流名称是
A. 长江B. 珠江C. 淮河D. 黄河
【3】关于B和C两个区域的差异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耕地类型:C水田B旱地B. 传统屋顶:C坡度大B坡度小
C. 传统运输:C水运B陆运D. 河流流量:C流量小B流量大
【答案】
【1】D
【2】A
【3】D
【解析】
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西北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也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等。
【1】从图中可知,B是我国的北方地区,C是南方地区,其分界线是秦岭—淮河。该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等。故D符合题意。
【2】从图中可知,D是青藏地区,C是南方地区,长江是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自西向东注入东海;所以流经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是长江。故选A。
【3】从图中可知,B是我国的北方地区,C是南方地区,其分界线是秦岭—淮河。南方地区降水量超过800毫米,耕地以水田为主,屋顶坡度大;传统运输以水运为主;河流流量大。北方地区降水量400—800毫米,耕地以旱地为主,屋顶坡度小;传统运输以陆运为主;河流流量小。A、B、C是正确的,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西亚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请你据图中所给信息,用一句精炼语言说出西亚所处的位置_______。
(2)图中序号①是著名的_______,它的沿岸和海底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和天然气资源。该海湾的海上的唯一出口③为_______海峡。
(3)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②是_______运河,是亚洲与_______洲的洲界线。
(4)该地区服饰多为白色的原因是_______ 。
(5)图中A,C代表的两个产油国家是:A_______,C_______。
(6)中东石油丰富,主要分布在_______,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上运往西欧、_______、和东亚等国家。中东石油运往东亚的海上航线需要通过东南亚最重要的海峡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东南亚在我国的南邻,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必经之地。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 C_________海峡 A_________半岛
(2)判断下列有关东南亚说法的对错,对的填写“正确”,错的填写“错误”。
①东南亚位于亚洲和南美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位置。 (_______)
② 东南亚A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_______)
③依据河流的流向判断,A半岛的北部地势较高。 (_______)
④分布在湄公河沿岸的城市是河内、万象、曼谷。 (_______)
(3)A半岛上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城市这样分布有哪些有利条件?
(4)东南亚普遍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分析本地区种植该作物的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是( )
A. 山脉B. 人口分布C. 地理环境差异D. 河流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所描述的景观属于( )
A. ①地区B. ②地区C. ③地区D. ④地区
【3】②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为
A. 温带季风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温带大陆性气候D. 热带季风气候
【4】下列对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耕地多为旱地,农作物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三次
B. 多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一年收获两次至三次
C. 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大豆
D. 河流含沙量小,水量大
【5】我国②地区共有的自然特征( )
A. 河流都有较大的含沙量B. 1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
C. 植被类型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 都属于半湿润地区
【6】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是( )
A. ①地区B. ②地区C. ③地区D. ④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们要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正确的做法是
A. 古老的东西,没有什么用,全都拆了盖高楼更实在
B. 控制现代工业对古建筑、雕塑和壁画的剥蚀
C. 在古建筑物上刻写“XXX到此一游”作纪念
D. 尽量多地吸纳参观人数,以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